“夜靜寒營獨馬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靜寒營獨馬嘶”全詩
樹葉蕭蕭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一軍睡枕誰能穩,數里歸舟自欲迷。
起望此時憂更切,邊烽不隔遠峰西。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暫宿行營舟中二首》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暫宿行營舟中二首》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角聲未起大星低,
夜靜寒營獨馬嘶。
樹葉蕭蕭霜后堞,
河流汩汩露中堤。
一軍睡枕誰能穩,
數里歸舟自欲迷。
起望此時憂更切,
邊烽不隔遠峰西。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暫時駐扎在行營舟中的場景。夜晚,角聲未響,大星低垂,寂靜的夜晚中,冷營中的孤獨馬嘶聲回蕩。樹葉在霜后蕭瑟地飄落,河水在露水中汩汩流淌。在這個環境中,一個軍隊在睡夢中,沒有人能夠安穩地枕著枕頭,數里之外的歸舟之路似乎迷失了方向。作者在這個時刻抬頭望去,憂慮感更加深刻,邊烽的烽火并沒有隔斷遠方的西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夜晚行營的景象,通過描寫自然環境和軍隊的狀態,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慮和不安。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角聲、大星、樹葉、河流等,使得整個場景更加生動。作者通過描寫軍隊的睡眠狀態和迷失的方向,表達了對未來的擔憂和對邊疆戰事的關注。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獨特,展現了明代時期邊塞軍隊的艱苦生活和戰爭的殘酷現實。
“夜靜寒營獨馬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n sù xíng yíng zhōu zhōng èr shǒu
暫宿行營舟中二首
jiǎo shēng wèi qǐ dà xīng dī, yè jìng hán yíng dú mǎ sī.
角聲未起大星低,夜靜寒營獨馬嘶。
shù yè xiāo xiāo shuāng hòu dié, hé liú gǔ gǔ lù zhōng dī.
樹葉蕭蕭霜后堞,河流汩汩露中堤。
yī jūn shuì zhěn shuí néng wěn, shù lǐ guī zhōu zì yù mí.
一軍睡枕誰能穩,數里歸舟自欲迷。
qǐ wàng cǐ shí yōu gèng qiè, biān fēng bù gé yuǎn fēng xī.
起望此時憂更切,邊烽不隔遠峰西。
“夜靜寒營獨馬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