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貽道路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分貽道路中”全詩
抱潔存天質,銷炎奪化工。
氣蒸金碗潤,色映玉盤空。
弱藻含猶在,纖塵隔未通。
非山寧可倚,是水復當融。
照夜何須月,驚秋詎待風。
制屏應不隱,作佩定難攻。
客貌清誰并,仙肌瑩自同。
宜涵筠簟素,愁逼桂爐紅。
愿解行人暍,分貽道路中。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詠夏冰》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夏冰》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收疑凍井,晚薦納涼宮。
在寒冷的收獲季節,人們懷疑井水是否已經結冰,晚上前往涼爽的宮殿。
抱潔存天質,銷炎奪化工。
保持純潔的天性,消除炎熱,追求變化。
氣蒸金碗潤,色映玉盤空。
冰氣蒸騰,金碗上凝結水珠,冰色映照在玉盤上。
弱藻含猶在,纖塵隔未通。
脆弱的水草仍然存留,細小的塵埃阻隔著通透。
非山寧可倚,是水復當融。
不是山岳可以依靠,而是水應該重新融化。
照夜何須月,驚秋詎待風。
夜晚不需要月亮的照耀,秋天的驚喜不需要等待風的吹拂。
制屏應不隱,作佩定難攻。
制作的屏風應該不會隱藏,作為佩飾的定位難以攻破。
客貌清誰并,仙肌瑩自同。
客人的容貌清秀,誰能與之相比,仙人的肌膚晶瑩剔透,自成一體。
宜涵筠簟素,愁逼桂爐紅。
宜欣賞竹席和白色的蒲團,憂愁逼迫著桂爐的紅色。
愿解行人暍,分貽道路中。
希望解除行人的炎熱之苦,分擔給道路上的行人。
這首詩詞以夏季的冰為主題,通過描繪冰的形態和特點,表達了對清涼和純潔的向往。詩人通過對冰的描寫,展示了冰的美麗和獨特之處,并以此寄托了自己對于心靈凈化和追求變化的渴望。整首詩詞以冰為象征,通過對冰的描繪和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于清涼、純潔和變化的向往,同時也蘊含了對于人生境遇和情感的思考。
“分貽道路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xià bīng
詠夏冰
hán shōu yí dòng jǐng, wǎn jiàn nà liáng gōng.
寒收疑凍井,晚薦納涼宮。
bào jié cún tiān zhì, xiāo yán duó huà gōng.
抱潔存天質,銷炎奪化工。
qì zhēng jīn wǎn rùn, sè yìng yù pán kōng.
氣蒸金碗潤,色映玉盤空。
ruò zǎo hán yóu zài, xiān chén gé wèi tōng.
弱藻含猶在,纖塵隔未通。
fēi shān nìng kě yǐ, shì shuǐ fù dāng róng.
非山寧可倚,是水復當融。
zhào yè hé xū yuè, jīng qiū jù dài fēng.
照夜何須月,驚秋詎待風。
zhì píng yīng bù yǐn, zuò pèi dìng nán gōng.
制屏應不隱,作佩定難攻。
kè mào qīng shuí bìng, xiān jī yíng zì tóng.
客貌清誰并,仙肌瑩自同。
yí hán yún diàn sù, chóu bī guì lú hóng.
宜涵筠簟素,愁逼桂爐紅。
yuàn jiě xíng rén yē, fēn yí dào lù zhōng.
愿解行人暍,分貽道路中。
“分貽道路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