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怯世間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危怯世間途”全詩
滑欺峰頂石,危怯世間途。
輕曳愁妨蟻,高飛笑化鳧。
上堂聲每眾,度嶺影還孤。
著處朝行道,拋時夜結趺。
空山欲相訪,落葉去蹤無。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賦得履送衍上人》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得履送衍上人》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游方僧人的旅途,表達了他在世俗塵囂中保持清凈心靈的堅定決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穩稱游方腳,新編楚岸蒲。
滑欺峰頂石,危怯世間途。
輕曳愁妨蟻,高飛笑化鳧。
上堂聲每眾,度嶺影還孤。
著處朝行道,拋時夜結趺。
空山欲相訪,落葉去蹤無。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游方僧人的旅途,表達了作者對于修行者堅定信念和追求內心寧靜的贊美。詩中的“游方腳”指的是僧人穩定而堅定的步伐,而“新編楚岸蒲”則是指他重新編織了蒲席,象征著他在旅途中重新整理自己的心靈。
詩中還描繪了僧人在險峻的山峰上行走時的困難和恐懼,以及他在世俗紛擾中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態。作者通過對比螞蟻和鳧鴨的形象,表達了修行者對于煩惱的輕視和對于快樂的追求。
最后幾句詩中,作者描述了僧人在修行道路上的孤獨和堅持,以及他在夜晚結廬修行的決心。詩的最后兩句“空山欲相訪,落葉去蹤無”則表達了僧人在空山中修行,不留下任何痕跡。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游方僧人的旅途和內心境界,表達了對于修行者堅定信念和追求內心寧靜的贊美,同時也傳達了對于世俗紛擾的淡泊態度和對于快樂的追求。
“危怯世間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é lǚ sòng yǎn shàng rén
賦得履送衍上人
wěn chēng yóu fāng jiǎo, xīn biān chǔ àn pú.
穩稱游方腳,新編楚岸蒲。
huá qī fēng dǐng shí, wēi qiè shì jiān tú.
滑欺峰頂石,危怯世間途。
qīng yè chóu fáng yǐ, gāo fēi xiào huà fú.
輕曳愁妨蟻,高飛笑化鳧。
shàng táng shēng měi zhòng, dù lǐng yǐng hái gū.
上堂聲每眾,度嶺影還孤。
zhe chù cháo háng dào, pāo shí yè jié fū.
著處朝行道,拋時夜結趺。
kōng shān yù xiāng fǎng, luò yè qù zōng wú.
空山欲相訪,落葉去蹤無。
“危怯世間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