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悵如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送子悵如何”全詩
迢遞戎車役,凄涼橫笛歌。
天籠平野迥,山繞古關多。
莫笑書生怯,能當曳落河。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楊從事從軍》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楊從事從軍》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風吹拂著燕麥,我送別兒子心情憂愁。他遠離家鄉,投身戎車役,悲涼地吹奏著橫笛之歌。天空遮蔽著平野的遼闊,山巒環繞著古老的關隘。不要嘲笑這位書生膽怯,他能夠勇敢地跨過曳落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書生送別兒子從軍的場景。南風吹拂著燕麥,象征著和平與溫暖,但是詩人的心情卻憂愁不已。兒子離開家鄉,投身戰爭,吹奏著橫笛之歌,表達了他的悲涼和無奈。天空遮蔽著廣闊的平野,山巒環繞著古老的關隘,給人一種遼闊而壯麗的感覺。詩人告誡人們不要嘲笑這位書生的膽怯,因為他能夠勇敢地跨過曳落河,意味著他將面對艱難險阻,但仍然堅定地前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兒子從軍的擔憂和祝福之情。南風薰燕麥,給人一種溫暖和寧靜的感覺,與送別的憂愁形成鮮明的對比。戰爭的殘酷和悲涼通過橫笛的哀怨之音得以表達,使人感受到兒子離家投身戰場的艱辛和無奈。天空和山巒的描繪增加了詩詞的壯麗感,同時也暗示了兒子面臨的艱難和險阻。最后,詩人呼吁人們不要嘲笑這位書生的膽怯,因為他能夠勇敢地跨過曳落河,表達了對兒子的信任和祝福。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兒子從軍的復雜情感,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無奈。它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讓讀者在感受到詩人的憂愁和擔憂的同時,也能夠思考戰爭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
“送子悵如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cóng shì cóng jūn
送楊從事從軍
nán fēng xūn yān mài, sòng zi chàng rú hé.
南風薰燕麥,送子悵如何。
tiáo dì róng chē yì, qī liáng héng dí gē.
迢遞戎車役,凄涼橫笛歌。
tiān lóng píng yě jiǒng, shān rào gǔ guān duō.
天籠平野迥,山繞古關多。
mò xiào shū shēng qiè, néng dāng yè luò hé.
莫笑書生怯,能當曳落河。
“送子悵如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