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憐此地無驚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政憐此地無驚擾”全詩
客中得酒銜悲喜,亂后逢人說死生。
木葉未空寒鳥聚,海潮欲上曙雞鳴。
政憐此地無驚擾,歸夢如何又入城。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宿張氏江館》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張氏江館》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荒涼的江濱,一葉小舟行駛,遠遠投宿在張氏江館。作為客人,我在這里喝酒,心中充滿了悲傷和喜悅;亂世之后,我遇到了一個人,與他談論生死。
秋天的樹葉還未完全凋落,寒鳥聚集在樹枝上;海潮欲漲,黎明時分雞鳴。政治的紛擾沒有打擾到這個地方,我回到夢中,又進入了城市。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濱的景色和詩人的心境,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亂世的感慨。詩人在江館中喝酒,既感到悲傷,又感到喜悅,這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和復雜情感。他在亂世中遇到了一個人,與他交談生死,這顯示了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思索。
詩中的自然景色,如未凋落的樹葉、寒鳥聚集和海潮漲潮,與政治紛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認為這個地方沒有被政治的紛擾所打擾,它是一個寧靜的避風港,可以讓他回到夢中,遠離塵囂。
賞析:
《宿張氏江館》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江濱的景色和詩人的心境,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命運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亂世的思考。詩中的意象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詩人通過描述江濱的景色,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寧靜,與政治紛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使詩人的內心感受更加突出,同時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亂世的思考。詩人在江館中喝酒,既感到悲傷,又感到喜悅,這種復雜的情感反映了他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思索。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它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命運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亂世的思念和感慨,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思索。
“政憐此地無驚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zhāng shì jiāng guǎn
宿張氏江館
jí pǔ huāng yún yī zhào xíng, yuǎn tóu jiāng guǎn zhù xiāo chéng.
極浦荒云一棹行,遠投江館駐宵程。
kè zhōng de jiǔ xián bēi xǐ, luàn hòu féng rén shuō sǐ shēng.
客中得酒銜悲喜,亂后逢人說死生。
mù yè wèi kōng hán niǎo jù, hǎi cháo yù shàng shǔ jī míng.
木葉未空寒鳥聚,海潮欲上曙雞鳴。
zhèng lián cǐ dì wú jīng rǎo, guī mèng rú hé yòu rù chéng.
政憐此地無驚擾,歸夢如何又入城。
“政憐此地無驚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