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燈絡緯滿林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疏燈絡緯滿林秋”全詩
一棹黃昏過山下,疏燈絡緯滿林秋。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舟行晚過張林》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行晚過張林》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乘舟晚上經過張林的情景,表達了對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望山幾欲去尋幽,
此日雖來不暇游。
一棹黃昏過山下,
疏燈絡緯滿林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乘舟晚上經過張林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對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望山幾欲去尋幽”,表達了作者對山水幽深之處的向往之情。作者在遠望山景時,內心充滿了探索的欲望,希望能夠親身去尋找那些幽靜的地方。
接著,“此日雖來不暇游”,表明作者雖然來到這里,但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游覽。這句話中透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意味著人生短暫,有時無法盡情享受美好的事物。
下半首,“一棹黃昏過山下,疏燈絡緯滿林秋”,通過描繪黃昏時分舟行經過山下的景象,以及林中點綴的稀疏燈火,展現了一幅秋日山水的美景。這里的“疏燈絡緯”形容了山林中點點燈火的分布,給人以溫馨而寧靜的感覺。整首詩以山水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給人以深思和賞識之情。
“疏燈絡緯滿林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xíng wǎn guò zhāng lín
舟行晚過張林
wàng shān jī yù qù xún yōu, cǐ rì suī lái bù xiá yóu.
望山幾欲去尋幽,此日雖來不暇游。
yī zhào huáng hūn guò shān xià, shū dēng luò wěi mǎn lín qiū.
一棹黃昏過山下,疏燈絡緯滿林秋。
“疏燈絡緯滿林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