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欲去醉長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歌欲去醉長安”全詩
山瓢行負知何有,半是詩丸半藥丸。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葉山人》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葉山人》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歲末寒冷的場景,主人公身穿麻衣,冒著雪寒,高歌著要去繁華的長安城。他背負著山瓢,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一半是詩,一半是藥。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歲晚麻衣冒雪寒,
高歌欲去醉長安。
山瓢行負知何有,
半是詩丸半藥丸。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和追求繁華生活的矛盾心態。詩中的主人公身穿麻衣,冒雪而行,表現出他在歲末的寒冷中仍然懷揣著追求理想的熱情。他高歌著要去繁華的長安城,長安在古代是一個繁榮繁華的都市,代表著成功和富裕。然而,他背負著山瓢,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一半是詩,一半是藥。這里的山瓢象征著他內心深處的追求,而詩和藥則代表了他對于文學和藥物的熱愛。這種矛盾的心態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和享受物質生活之間的掙扎和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冬日的嚴寒和主人公的追求之心,展現了明代社會中人們對于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與思考。同時,詩人運用了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使詩詞更具有感染力和藝術美感。
“高歌欲去醉長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è shān rén
送葉山人
suì wǎn má yī mào xuě hán, gāo gē yù qù zuì cháng ān.
歲晚麻衣冒雪寒,高歌欲去醉長安。
shān piáo xíng fù zhī hé yǒu, bàn shì shī wán bàn yào wán.
山瓢行負知何有,半是詩丸半藥丸。
“高歌欲去醉長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