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山留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功在山留碣”全詩
功在山留碣,威存廟掛弓。
饑鴉迎祭客,走鼠駭巫童。
千載宣城道,人憐內史忠。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桓簡公廟》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桓簡公廟》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桓簡公廟的景象,表達了對桓簡公的敬仰和對他忠誠的贊美之情。
詩中描述了一片荒涼的森林,石馬仿佛要嘶叫著迎接狂風。這里提到的石馬可能是廟宇中的雕塑,象征著英勇和威武。詩人通過描繪這一景象,展現了桓簡公廟的莊嚴和肅穆。
詩中還提到了桓簡公的功績留在山上的碣石上,他的威名則懸掛在廟宇中的弓上。這些細節表達了桓簡公的英勇和忠誠,以及他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
詩中還描繪了饑餓的烏鴉迎接祭祀的客人,以及受驚的老鼠嚇壞了巫童。這些形象的描繪增加了詩詞的生動感,同時也暗示了桓簡公廟的莊嚴和神圣。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桓簡公的贊美和敬仰,稱他為忠誠的內史,表明他在宣城道路上的千載傳承,得到人們的敬重和憐憫。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桓簡公廟的景象,表達了對桓簡公的敬仰和對他忠誠的贊美之情。同時,通過描繪廟宇中的細節和形象,增加了詩詞的生動感,使讀者更能感受到廟宇的莊嚴和神圣。
“功在山留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 jiǎn gōng miào
桓簡公廟
huāng lín cǎn dàn zhōng, shí mǎ yù sī fēng.
荒林慘淡中,石馬欲嘶風。
gōng zài shān liú jié, wēi cún miào guà gōng.
功在山留碣,威存廟掛弓。
jī yā yíng jì kè, zǒu shǔ hài wū tóng.
饑鴉迎祭客,走鼠駭巫童。
qiān zǎi xuān chéng dào, rén lián nèi shǐ zhōng.
千載宣城道,人憐內史忠。
“功在山留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