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煙海樹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蒼煙海樹微”全詩
叔孫聊應召,周黨竟辭歸。
赤日京城遠,蒼煙海樹微。
送君還自嘆,老卻故山薇。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舒征士考禮畢歸四明》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舒征士考禮畢歸四明》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別舒征士,他考試完畢回到四明。
寄語關門吏,不要輕視穿布衣的人。
叔孫聊應召,周黨卻拒絕回去。
紅日照耀的京城遙遠,蒼煙籠罩著海邊的樹微微搖曳。
送你回去,你自嘆老去,故山的薇草也已凋零。
詩意:
這首詩詞是作者送別舒征士的作品。舒征士考試結束后要回到四明,作者在送別時寄語關門吏,希望他不要輕視穿布衣的人,即使他們沒有高官厚祿,也應該受到尊重。叔孫應該是舒征士的名字,他應該是受到了召喚,但周黨卻拒絕回去,可能是因為對京城的遠離和蒼煙籠罩的海邊的樹有所留戀。最后,作者送別舒征士回去后,他自己感嘆自己也已經老去,故山的薇草也已凋零。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送別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舒征士的祝福和自己對故山的思念之情。作者在詩中提到了關門吏,這是一個象征著權力和地位的角色,作者希望他不要輕視穿布衣的人,傳達了對社會平等和人與人之間應該平等相待的觀念。舒征士被召喚回去,但周黨卻拒絕回去,這可能是因為他對故鄉的留戀和對京城的陌生感。最后,作者以自己的感嘆,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歲月無情的感慨,故山的薇草凋零也象征著歲月的變遷和人事的更替。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蒼煙海樹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ū zhēng shì kǎo lǐ bì guī sì míng
送舒征士考禮畢歸四明
jì yǔ guān mén lì, xiū qīng shàng bù yī.
寄語關門吏,休輕尚布衣。
shū sūn liáo yìng zhào, zhōu dǎng jìng cí guī.
叔孫聊應召,周黨竟辭歸。
chì rì jīng chéng yuǎn, cāng yān hǎi shù wēi.
赤日京城遠,蒼煙海樹微。
sòng jūn hái zì tàn, lǎo què gù shān wēi.
送君還自嘆,老卻故山薇。
“蒼煙海樹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