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柱崖前使節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銅柱崖前使節過”全詩
一官暫遣陪成瑨,片語曾煩下趙陀。
曉拜賜衣辭絳闕,秋催征棹渡黃河。
政余好賦登臨詠,聞說州人最善歌。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葉判官赴高唐時使安南還》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葉判官赴高唐時使安南還》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銅柱崖前使節過,貢隨歸騎入京多。
在銅柱崖前,使節經過,貢品隨行的騎兵回京的人很多。
一官暫遣陪成瑨,片語曾煩下趙陀。
一位官員暫時派遣陪同成瑨,曾經煩擾下邳的人。
曉拜賜衣辭絳闕,秋催征棹渡黃河。
清晨拜謝賜予的衣服,告別絳闕(指京城),秋天催促著出征的船只渡過黃河。
政余好賦登臨詠,聞說州人最善歌。
閑暇之余,喜歡寫賦、登高吟詠,聽說州人最擅長歌唱。
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葉判官赴高唐時,使節經過銅柱崖,貢品隨行的騎兵回京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葉判官的祝福和告別,同時也描繪了自己對政務的熱愛和對州人歌藝的贊賞。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葉判官的祝福,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政務和文學藝術的熱愛。通過描繪使節歸程和自己的心情,詩人展示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以及對文化藝術的推崇。
“銅柱崖前使節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è pàn guān fù gāo táng shí shǐ ān nán hái
送葉判官赴高唐時使安南還
tóng zhù yá qián shǐ jié guò, gòng suí guī qí rù jīng duō.
銅柱崖前使節過,貢隨歸騎入京多。
yī guān zàn qiǎn péi chéng jìn, piàn yǔ céng fán xià zhào tuó.
一官暫遣陪成瑨,片語曾煩下趙陀。
xiǎo bài cì yī cí jiàng quē, qiū cuī zhēng zhào dù huáng hé.
曉拜賜衣辭絳闕,秋催征棹渡黃河。
zhèng yú hǎo fù dēng lín yǒng, wén shuō zhōu rén zuì shàn gē.
政余好賦登臨詠,聞說州人最善歌。
“銅柱崖前使節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