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鶴去只高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亭前鶴去只高松”全詩
路緣風磴泠泠策,寺隔煙蘿杳杳鐘。
窗下鳥來多墮果,亭前鶴去只高松。
一龕愿借依香火,莫道詩人非戴颙。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游南峰寺有支遁放鶴亭》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南峰寺有支遁放鶴亭》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每次望向人間碧峰,我現在才得問你的幽蹤。
路旁的風吹過石階,涼爽而清冷,我步履匆匆。
寺廟隔著煙霧和藤蘿,鐘聲隱隱約約。
窗下的鳥兒多飛落在果樹上,亭前的鶴只在高聳的松樹間飛翔。
我愿意在這里借用香火的溫暖,不要說詩人不是戴颙。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游覽南峰寺時的景象和感受。詩人望向遠方的碧峰,思念著遠離塵囂的隱士。他沿著石階行走,感受著清涼的風。寺廟被煙霧和藤蘿遮掩,鐘聲隱約可聞,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詩人注意到窗下的鳥兒停在果樹上,而亭前的鶴則在高聳的松樹間飛翔。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愿意在這里尋求心靈的慰藉,不希望被人誤解為不是真正的詩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寺廟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詩人身份的堅守。詩中的碧峰、石門、風磴、煙蘿、鐘聲等形象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場景,給人以清新的感覺。詩人通過對鳥兒和鶴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由和高遠的向往。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詩人身份的自信和堅持,不希望被人誤解。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亭前鶴去只高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nán fēng sì yǒu zhī dùn fàng hè tíng
游南峰寺有支遁放鶴亭
měi xiàng rén jiān wàng bì fēng, shí mén jīn dé wèn yōu zōng.
每向人間望碧峰,石門今得問幽蹤。
lù yuán fēng dèng líng líng cè, sì gé yān luó yǎo yǎo zhōng.
路緣風磴泠泠策,寺隔煙蘿杳杳鐘。
chuāng xià niǎo lái duō duò guǒ, tíng qián hè qù zhǐ gāo sōng.
窗下鳥來多墮果,亭前鶴去只高松。
yī kān yuàn jiè yī xiāng huǒ, mò dào shī rén fēi dài yóng.
一龕愿借依香火,莫道詩人非戴颙。
“亭前鶴去只高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