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然忽去暮煙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飄然忽去暮煙生”全詩
偶爾相逢春酒熟,飄然忽去暮煙生。
山頭學嘯猶聞響,世上留詩不寫名。
西澗煩詢張靜者,年來注《易》幾爻成。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徐山人還蜀山兼寄張靜居》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徐山人還蜀山兼寄張靜居》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因解紱遠辭京,
君為修琴暫入城。
偶爾相逢春酒熟,
飄然忽去暮煙生。
山頭學嘯猶聞響,
世上留詩不寫名。
西澗煩詢張靜者,
年來注《易》幾爻成。
詩意:
這首詩詞是高啟送別徐山人回蜀山的同時,也寄托給張靜居的。詩人自己因為解除了官職的束縛而離開京城,而張靜居則是為了修琴而暫時進入城市。他們偶爾相遇,共飲春酒,但是很快又分別,就像飄散的暮煙一樣。盡管如此,山頭上的回響仍然能聽到他們的嘯聲,而他們在世間留下的詩篇卻沒有署名。詩人還向張靜居請教了一些關于易經的問題,詢問他多年來對《易經》的研究成果。
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和徐山人的離別場景,以及與張靜居的相遇和交流,展現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詩中的山頭學嘯和世上留詩不寫名的意象,暗示了詩人對于個人存在的思考和對于詩歌創作的態度。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味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飄然忽去暮煙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ú shān rén hái shǔ shān jiān jì zhāng jìng jū
送徐山人還蜀山兼寄張靜居
wǒ yīn jiě fú yuǎn cí jīng, jūn wèi xiū qín zàn rù chéng.
我因解紱遠辭京,君為修琴暫入城。
ǒu ěr xiāng féng chūn jiǔ shú, piāo rán hū qù mù yān shēng.
偶爾相逢春酒熟,飄然忽去暮煙生。
shān tóu xué xiào yóu wén xiǎng, shì shàng liú shī bù xiě míng.
山頭學嘯猶聞響,世上留詩不寫名。
xī jiàn fán xún zhāng jìng zhě, nián lái zhù yì jǐ yáo chéng.
西澗煩詢張靜者,年來注《易》幾爻成。
“飄然忽去暮煙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