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乏馬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乏馬饑”全詩
貧少不如富老,美游不如惡歸。
浮云隨風,零亂四野。
仰天悲歌,泣數行下。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悲歌》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悲歌》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征途艱險、人馬困乏的景象,表達了貧窮少年不如富有的老人,美好的游玩不如回歸家園的悲涼心情。詩中還描繪了飄忽不定的浮云和四處散亂的景象,以及仰望天空悲歌、淚水滴落的場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征途險巇,人乏馬饑。
貧少不如富老,美游不如惡歸。
浮云隨風,零亂四野。
仰天悲歌,泣數行下。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征途艱辛和生活困苦的感受,以及對貧窮和無奈境遇的思考。作者通過對比貧少與富老、美游與惡歸的對立,表達了對現實不公和社會階層差異的痛苦感受。詩中的浮云和四野的描繪,象征著人生的無常和不穩定,以及社會的混亂和動蕩。最后,作者仰望天空悲歌、淚水滴落,表達了內心的悲傷和無奈。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生困境的感受。它揭示了貧窮與富有、美好與困苦之間的對比,以及人生的無常和社會的不公。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抒情語言也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使讀者能夠更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人乏馬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ēi gē
悲歌
zhēng tú xiǎn xī, rén fá mǎ jī.
征途險巇,人乏馬饑。
pín shǎo bù rú fù lǎo, měi yóu bù rú è guī.
貧少不如富老,美游不如惡歸。
fú yún suí fēng, líng luàn sì yě.
浮云隨風,零亂四野。
yǎng tiān bēi gē, qì shù háng xià.
仰天悲歌,泣數行下。
“人乏馬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