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敢愁荒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敢愁荒寂”全詩
客到寒齋少,人歸晚渡多。
污書燈燼落,驚枕櫓聲過。
豈敢愁荒寂,時危免負戈。
¤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郊墅雜賦(十六首)》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郊墅雜賦(十六首)》是明代作家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欲沽嗟市遠,煙火隔江波。
渴望購買的悲嘆遠在市場,煙火遮擋了江水的波瀾。
客到寒齋少,人歸晚渡多。
客人來到寒冷的小屋很少,而人們在傍晚時分回家的渡口卻很多。
污書燈燼落,驚枕櫓聲過。
污穢的書籍,燈火漸漸熄滅,驚醒的時候,船槳聲已經遠去。
豈敢愁荒寂,時危免負戈。
怎么敢抱怨荒涼和寂寞,時機危險時要避免戰爭。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郊外的景色和人物,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中的"欲沽嗟市遠,煙火隔江波"表達了作者對遠方市場的渴望,但又感嘆距離的遙遠和外界的干擾。"客到寒齋少,人歸晚渡多"則反映了作者所處環境的冷清和人們歸家的繁忙景象。"污書燈燼落,驚枕櫓聲過"描繪了作者在夜晚的孤獨和船槳聲的離去,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生活的變遷。最后兩句"豈敢愁荒寂,時危免負戈"則表達了作者對困境的堅強態度,表示不愿意沉溺于荒涼和寂寞之中,而是要及時應對危機,避免戰爭的發生。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意象,展現了明代社會的一些特點和人們的生活狀態。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繪,作者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個人的處境。整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展示了高啟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
“豈敢愁荒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o shù zá fù shí liù shǒu
郊墅雜賦(十六首)
yù gū jiē shì yuǎn, yān huǒ gé jiāng bō.
欲沽嗟市遠,煙火隔江波。
kè dào hán zhāi shǎo, rén guī wǎn dù duō.
客到寒齋少,人歸晚渡多。
wū shū dēng jìn luò, jīng zhěn lǔ shēng guò.
污書燈燼落,驚枕櫓聲過。
qǐ gǎn chóu huāng jì, shí wēi miǎn fù gē.
豈敢愁荒寂,時危免負戈。
¤
“豈敢愁荒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