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湖殘雨收虹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湖殘雨收虹影”全詩
半湖殘雨收虹影,幾樹斜陽帶鳥聲。
竹下逢僧投杖揖,蘿間候客抱琴行。
平生應笑王夷甫,末路方言少宦情。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寄題張著作菁山隱居》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張著作菁山隱居》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霞映青山似赤城,
歸棲聞已謝時名。
半湖殘雨收虹影,
幾樹斜陽帶鳥聲。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的畫面。詩人以"霞映青山似赤城"來形容山的美麗,意味著山上的霞光映照下,青山變得如同赤城一般壯麗。"歸棲聞已謝時名"表達了歸隱之人的心境,他已經放棄了名利,選擇隱居山林,不再追求世俗的聲名。
"半湖殘雨收虹影,幾樹斜陽帶鳥聲"這兩句描繪了山水間的景色。半湖上的殘雨收斂,虹影消散,幾樹斜陽下,鳥兒的歌聲隨風飄蕩。這些景象給人以寧靜、恬淡的感覺,與隱居者的心境相呼應。
"竹下逢僧投杖揖,蘿間候客抱琴行"這兩句描繪了隱居者的生活。他在竹林下遇到了一位僧人,彼此相見時,僧人投下手中的僧杖行禮。在蔓藤叢生的地方,隱居者等待著客人的到來,抱著琴行走。這些描寫展示了隱居者的淡泊和對自然、音樂的熱愛。
"平生應笑王夷甫,末路方言少宦情"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自己的一生應該嘲笑王夷甫,因為他在世俗中的成就并不多,但他選擇了隱居的末路,少有宦途的情感糾葛。這表明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堅持和對內心自由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隱居者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寧靜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對世俗名利的超脫態度。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堅守和對自己選擇的自信。
“半湖殘雨收虹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zhāng zhù zuò jīng shān yǐn jū
寄題張著作菁山隱居
xiá yìng qīng shān shì chì chéng, guī qī wén yǐ xiè shí míng.
霞映青山似赤城,歸棲聞已謝時名。
bàn hú cán yǔ shōu hóng yǐng, jǐ shù xié yáng dài niǎo shēng.
半湖殘雨收虹影,幾樹斜陽帶鳥聲。
zhú xià féng sēng tóu zhàng yī, luó jiān hòu kè bào qín xíng.
竹下逢僧投杖揖,蘿間候客抱琴行。
píng shēng yīng xiào wáng yí fǔ, mò lù fāng yán shǎo huàn qíng.
平生應笑王夷甫,末路方言少宦情。
“半湖殘雨收虹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