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向天心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冷向天心白”全詩
隔年方得見,終夕敢辭勞。
冷向天心白,清臨露掌高。
霖臺相照處,寒色滿藍袍。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中秋月》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月》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明亮的秋月,可以用來監視秋毫,供我和我的同伴吟詠。經過一年的等待,終于可以見到它,我愿意為此付出辛勤努力。冷月照耀著天空,清澈地映照在露水上。在霖臺上相互照耀,寒意彌漫在藍色的袍子上。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中秋時節的明亮月光,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努力的執著。詩人將明亮的秋月比喻為監視秋毫,顯示了他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完美的追求。詩人經過一年的等待,終于可以見到這明亮的秋月,表達了他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努力的堅持。詩中的冷月和清澈的露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示了詩人對細膩和純凈之美的追求。霖臺相互照耀,寒意彌漫在藍色的袍子上,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同時也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對中秋月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努力的執著,同時通過對冷月和清澈露水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細膩和純凈之美的追求。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情感深沉,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冷向天心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qiū yuè
中秋月
míng kě jiān qiū háo, gōng yín shǔ wǒ cáo.
明可監秋毫,供吟屬我曹。
gé nián fāng dé jiàn, zhōng xī gǎn cí láo.
隔年方得見,終夕敢辭勞。
lěng xiàng tiān xīn bái, qīng lín lù zhǎng gāo.
冷向天心白,清臨露掌高。
lín tái xiāng zhào chù, hán sè mǎn lán páo.
霖臺相照處,寒色滿藍袍。
“冷向天心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