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吏隱無嗟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年吏隱無嗟嘆”全詩
科名舊捷仙人桂,縣界遙看婺女星。
琴院靜籠江樹綠,敕樓高對海峰青。
三年吏隱無嗟嘆,百里封疆似畫屏。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送鞠評事宰蘭溪》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鞠評事宰蘭溪》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下蘭溪數十程,
幾多山水入圖經。
科名舊捷仙人桂,
縣界遙看婺女星。
琴院靜籠江樹綠,
敕樓高對海峰青。
三年吏隱無嗟嘆,
百里封疆似畫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鞠評事宰蘭溪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蘭溪的山水景色、仙人桂的科舉榮譽、遙望婺女星的縣界、靜謐的琴院、高聳的敕樓以及美麗的封疆,表達了對鞠評事宰的祝福和贊美,同時也抒發了自己作為吏隱三年的無悔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向往。首先,詩人以蘭溪的山水為背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美麗。其次,詩中提到了仙人桂,這是指科舉中的狀元,象征著功名和榮譽。這一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科舉制度的贊美和對仕途的向往。接著,詩人通過遙望婺女星,展示了縣界的遙遠和邊疆的壯麗,給人以開闊的視野和豪情萬丈的感受。然后,詩人描繪了琴院的靜謐和江樹的綠意,營造出一種寧靜和恬淡的氛圍。最后,詩人提到了敕樓和封疆,以畫屏的形象來形容百里封疆的美麗和壯麗,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鞠評事宰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年吏隱無嗟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jū píng shì zǎi lán xī
送鞠評事宰蘭溪
dōng xià lán xī shù shí chéng, jǐ duō shān shuǐ rù tú jīng.
東下蘭溪數十程,幾多山水入圖經。
kē míng jiù jié xiān rén guì, xiàn jiè yáo kàn wù nǚ xīng.
科名舊捷仙人桂,縣界遙看婺女星。
qín yuàn jìng lóng jiāng shù lǜ, chì lóu gāo duì hǎi fēng qīng.
琴院靜籠江樹綠,敕樓高對海峰青。
sān nián lì yǐn wú jiē tàn, bǎi lǐ fēng jiāng shì huà píng.
三年吏隱無嗟嘆,百里封疆似畫屏。
“三年吏隱無嗟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