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掾如何萬里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掾如何萬里行”全詩
身落蠻夷人共惜,罪因文學自為榮。
吏供版籍多魚稅,民種山田見象耕。
君看咸通十司戶,投荒終久是公卿。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送融州任巽戶曹》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融州任巽戶曹》是宋代王禹偁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官員被任命到融州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文學功名的思考和對官員身份的反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御前曾取好科名,一掾如何萬里行。
身落蠻夷人共惜,罪因文學自為榮。
吏供版籍多魚稅,民種山田見象耕。
君看咸通十司戶,投荒終久是公卿。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官員的身份和文學功名展開。首先,詩中提到了作者曾經在皇帝面前取得過好的科舉成績,但現在卻只能擔任一個掾職位,被派往萬里之外的融州。這種身份的轉變使得作者感到遺憾和無奈。
其次,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份的反思。作者認為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下降是因為自己過于注重文學功名,而忽視了實際的政治斗爭和權謀。他認為自己的罪過在于過于自負地追求文學成就,而不是真正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實際貢獻。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官員和百姓的生活差異。官員們供奉版籍,征收重稅,而百姓們則種植山田,以象耕作為生計。這種對比暗示了官民之間的階級差距和社會不公。
最后,詩中提到了咸通十司戶,這是指宋代的戶部,意味著官員的職位。作者認為即使投荒(指被貶職)也終將成為公卿(高級官員),暗示了他對自己未來的期望和對官員身份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員身份和文學功名的思考,揭示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的反思,同時也表達了對官民差距和社會不公的關注。
“一掾如何萬里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róng zhōu rèn xùn hù cáo
送融州任巽戶曹
yù qián céng qǔ hǎo kē míng, yī yuàn rú hé wàn lǐ xíng.
御前曾取好科名,一掾如何萬里行。
shēn luò mán yí rén gòng xī, zuì yīn wén xué zì wèi róng.
身落蠻夷人共惜,罪因文學自為榮。
lì gōng bǎn jí duō yú shuì, mín zhǒng shān tián jiàn xiàng gēng.
吏供版籍多魚稅,民種山田見象耕。
jūn kàn xián tōng shí sī hù, tóu huāng zhōng jiǔ shì gōng qīng.
君看咸通十司戶,投荒終久是公卿。
“一掾如何萬里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