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為吏別仙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年為吏別仙鄉”全詩
杏園鶯蝶如相識,應怪重來蒨綬香。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初拜拾遺游瓊林苑》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拜拾遺游瓊林苑》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開宴曾游此綴行,
五年為吏別仙鄉。
杏園鶯蝶如相識,
應怪重來蒨綬香。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王禹偁初次參拜拾遺游瓊林苑的情景。詩人曾經在宴會上游玩過這個地方,但后來因為擔任官職而離開了這個仙境般的地方。現在他重返杏園,看到了熟悉的鶯鳥和蝴蝶,感到有些驚訝,仿佛這些生物也記得他的存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于美好回憶的追憶和重返的喜悅之情。詩人通過描述杏園中的鶯鳥和蝴蝶,表達了自己與自然界的親近和默契。鶯鳥和蝴蝶的出現,使詩人感到驚訝,也暗示了他在這個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自然界建立了某種特殊的聯系。
詩中的“初拜拾遺”指的是詩人第一次參拜拾遺游瓊林苑,這個地方被描繪成一個仙境般的園林。詩人曾經在這里度過美好的時光,但后來因為擔任官職而離開。五年后,他重返這個地方,感嘆自己的離別和重逢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回憶的懷念和對于重返故地的喜悅之情,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敏感和對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詩人的情感變化,傳達了對于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和感慨。
“五年為吏別仙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bài shí yí yóu qióng lín yuàn
初拜拾遺游瓊林苑
kāi yàn céng yóu cǐ zhuì xíng, wǔ nián wèi lì bié xiān xiāng.
開宴曾游此綴行,五年為吏別仙鄉。
xìng yuán yīng dié rú xiāng shí, yīng guài chóng lái qiàn shòu xiāng.
杏園鶯蝶如相識,應怪重來蒨綬香。
“五年為吏別仙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