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春誰怕雨隨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春誰怕雨隨車”全詩
乞與揚州貯詩草,行春誰怕雨隨車。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又和寄惠藤篋絕句》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和寄惠藤篋絕句》是宋代詩人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蠻藤編篋自番禺,
錦袋羅囊盡不如。
乞與揚州貯詩草,
行春誰怕雨隨車。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王禹偁將自己的詩稿編織成藤篋,與朋友惠藤寄送的情景。詩人認為這樣的藤篋比起錦袋和羅囊更加珍貴。他請求朋友將這些詩稿保存在揚州,以便在春天出行時,不怕雨水隨車而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詩歌的珍視和對友誼的向往。詩人將自己的詩稿比作蠻藤編織的藤篋,強調了詩歌的獨特價值和美感。與普通的錦袋和羅囊相比,藤篋更加樸素而真實,體現了詩人對純粹藝術的追求。
詩人將這些詩稿寄給朋友惠藤,并請求他將其保存在揚州。這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視和信任,同時也展現了他對自己詩歌的自信和對揚州文化氛圍的向往。
最后兩句“行春誰怕雨隨車”,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對困難的勇敢面對。無論雨水如何,詩人都愿意在春天踏上旅途,繼續創作和追求藝術。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和友誼的熱愛,以及對春天和藝術追求的向往。
“行春誰怕雨隨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hé jì huì téng qiè jué jù
又和寄惠藤篋絕句
mán téng biān qiè zì pān yú, jǐn dài luó náng jǐn bù rú.
蠻藤編篋自番禺,錦袋羅囊盡不如。
qǐ yǔ yáng zhōu zhù shī cǎo, xíng chūn shuí pà yǔ suí chē.
乞與揚州貯詩草,行春誰怕雨隨車。
“行春誰怕雨隨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