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隱金門祗似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吏隱金門祗似閑”全詩
經年不到公卿宅,五日空隨侍從班。
禁漏出花寒歷歷,御泉通市細潺潺。
功名未立年猶少,爭忍攜琴去舊山。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朝退偶題》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朝退偶題》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員退朝后的閑適生活。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吏隱金門祗似閑,
退朝窮巷懶開關。
經年不到公卿宅,
五日空隨侍從班。
禁漏出花寒歷歷,
御泉通市細潺潺。
功名未立年猶少,
爭忍攜琴去舊山。
中文譯文:
官員隱居在金門,宛如閑散之人,
退朝后,懶得打開家門。
多年來,未曾到達高官顯貴的住所,
五天的時間,只是隨從班子的空等。
禁漏聲傳出,花兒已經凋謝,
皇宮的泉水流經市井,細細潺潺。
功名未立,年紀還很年輕,
怎能忍心帶著琴去那座舊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官員退朝后的生活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的金門指的是官員的住所,吏隱金門祗似閑,意味著官員隱居后的生活宛如閑散之人。退朝后,作者懶得打開家門,顯示了他對繁瑣的官場事務的厭倦。
詩中提到作者多年來未曾到達公卿的住所,五天的時間只是隨從班子的空等,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和對官場虛浮的批判。他認為這些榮華富貴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幸福。
詩中還描繪了禁漏聲傳出,花兒凋謝的景象,以及御泉流經市井的細潺潺聲音。這些描寫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與官員的退朝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提到自己功名未立,年紀還很年輕,卻不忍心帶著琴去那座舊山。這表明作者對于功名利祿的追求并不強烈,更加注重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他寧愿選擇退隱山林,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官員退朝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官場虛浮和功名利祿的厭倦,以及對自由自在、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時間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思考,以及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重視。
“吏隱金門祗似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tuì ǒu tí
朝退偶題
lì yǐn jīn mén zhī shì xián, tuì cháo qióng xiàng lǎn kāi guān.
吏隱金門祗似閑,退朝窮巷懶開關。
jīng nián bú dào gōng qīng zhái, wǔ rì kōng suí shì cóng bān.
經年不到公卿宅,五日空隨侍從班。
jìn lòu chū huā hán lì lì, yù quán tōng shì xì chán chán.
禁漏出花寒歷歷,御泉通市細潺潺。
gōng míng wèi lì nián yóu shǎo, zhēng rěn xié qín qù jiù shān.
功名未立年猶少,爭忍攜琴去舊山。
“吏隱金門祗似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