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典冊要聲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太平典冊要聲和”全詩
少壯未嘗參姹女,衰殘始欲養黃婆。
原鸰逝去床誰對,遼鶴歸來冢漸多。
客笑儂時真滯貨,太平典冊要聲和。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嘆老》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嘆老》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衰老的感慨和對時光的無奈。
中文譯文:
口只能露出兩齒,鬢發已經全白,百般努力也無法挽回歲月的流逝。年輕時從未與姹女共舞,到了衰老之后才想尋找黃婆養老。曾經相伴的伴侶已離去,留下的只有日漸增多的墓地。客人嘲笑我真的變得像一件滯銷的貨物,而我只希望在太平盛世中安享晚年。
詩意:
《嘆老》表達了作者對老年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詩人描述了自己的衰老之狀,感嘆時光如梭,無法挽回年輕時的時光。他曾經年輕過,但卻沒有參加過姹女舞會,如今已經老去,才想尋找黃婆養老。他的伴侶已經離開,留下的只有日漸增多的墓地。他感到自己像一件滯銷的貨物,無法在這個世界中生存。然而,他仍然希望在太平盛世中安享晚年。
賞析:
《嘆老》是一首非常感慨的詩,它描述了作者面對老年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詩人通過自己的經歷,展現出了時光流逝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詩中的“口只能露出兩齒,鬢發已經全白”這句話,非常生動地描述了衰老的情形,令人感到無比的悲涼。
詩中的“少壯未嘗參姹女,衰殘始欲養黃婆”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年輕時未嘗盡興的遺憾,以及對老年生活的無奈和迷茫。而“原鸰逝去床誰對,遼鶴歸來冢漸多”這兩句話,則象征著生命的短暫和無常,以及人生中不斷離別和相逢的輪回。
整首詩凝聚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表達了一種深深的憂傷和無奈。但與此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希望在這個世界中安享晚年。這種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令人深思。
“太平典冊要聲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n lǎo
嘆老
kǒu wéi liǎng chǐ bìn shuāng pó, bǎi jì wú rú mào jí hé.
口惟兩齒鬢雙皤,百計無如耄及何。
shào zhuàng wèi cháng cān chà nǚ, shuāi cán shǐ yù yǎng huáng pó.
少壯未嘗參姹女,衰殘始欲養黃婆。
yuán líng shì qù chuáng shuí duì, liáo hè guī lái zhǒng jiàn duō.
原鸰逝去床誰對,遼鶴歸來冢漸多。
kè xiào nóng shí zhēn zhì huò, tài píng diǎn cè yào shēng hé.
客笑儂時真滯貨,太平典冊要聲和。
“太平典冊要聲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