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低礙舉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低礙舉頭”全詩
那堪去綈子,誰肯上高樓。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雜興十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興十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的作品之一。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地逼難容足,
天低礙舉頭。
那堪去綈子,
誰肯上高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壓抑和困窘的氛圍。詩人通過描述地面的擁擠和天空的壓抑,表達了他感到無法自由行動和抬頭的困境。
首兩句“地逼難容足,天低礙舉頭”通過使用動詞“逼”和“礙”以及形容詞“難容”和“低”,揭示了地面的擁擠和天空的壓抑對人們的行動和視野的限制。這種形象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一種逼仄和沉悶的氛圍。
接下來兩句“那堪去綈子,誰肯上高樓”,通過對行動的暗示,進一步強調了人們無法自由行動的困境。詩中提到的“綈子”是一種華麗的絲織品,而“高樓”則象征著遠離塵囂的自由和高貴之境。然而,詩人在這里提問,誰愿意去追求這種高貴和自由,因為地面的局促和天空的壓抑使人們難以抬頭。
整首詩詞通過對地面和天空的描寫,表達了一種壓抑和窘迫的感覺。詩人想傳達出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無法自由行動和追求高貴理想的苦悶心情。同時,這也可以被視為對社會現實的一種隱喻,暗示著當時社會中普遍存在的限制和束縛。
劉克莊的這首詩詞雖然短小,但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成功地傳達了一種壓抑和困窘的氛圍,引發讀者對自由和追求的思考。
“天低礙舉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shí shǒu
雜興十首
dì bī nán róng zú, tiān dī ài jǔ tóu.
地逼難容足,天低礙舉頭。
nà kān qù tí zi, shuí kěn shàng gāo lóu.
那堪去綈子,誰肯上高樓。
“天低礙舉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