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作歸來詞引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寧作歸來詞引避”全詩
寧作歸來詞引避,可為勸進表求全。
斜川妙語超言外,廣武狂談發酒邊。
賴有遺文堪可質,世誰陶阮豈其然。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雜興十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興十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淳熙以后紹熙前,
曹馬灰寒不復燃。
寧作歸來詞引避,
可為勸進表求全。
斜川妙語超言外,
廣武狂談發酒邊。
賴有遺文堪可質,
世誰陶阮豈其然。
譯文:
從淳熙朝到紹熙朝,
曹馬的光芒已經黯淡不再點燃。
我寧愿寫一首回歸之詞來避開,
也可以作為勸進的表達,求得完整。
斜川的妙語超越了言辭之外,
廣武的狂談傳遍了酒宴邊際。
幸好有遺留的文獻可以作為憑證,
世人怎能陶醉于虛幻,難道不是如此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紹熙時期(宋神宗時期)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觀察和對文化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寫道,紹熙時期以后,曹馬(指曹操和馬超,兩位歷史上的杰出人物)的事跡已經黯淡無光,沒有再次引起人們的熱情。這里可能有對當時政治形勢的隱喻,暗示時局動蕩,領導者無能或失去人心。
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寧愿寫回歸之詞來逃避現實,也可以作為勸進(勸進改革、求進步)的方式,以求得全面的發展。這表明作者對于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的追求,同時也顯露出對現實的不滿。
后兩句描寫了斜川和廣武兩個地方的情景。斜川被描繪為妙語頻出,超越了言辭的范疇,暗示那里的文化風氣較為開放,有獨特的言辭和思想傳統。廣武則被形容為狂談之地,人們在酒宴上放縱地談論各種話題,可能象征著那里的文化氛圍較為豪放和放縱。這里作者可能在對比兩地的文化特點,呼應著他前面對于勸進和求全的表達。
最后兩句強調了遺留下來的文獻的重要性,這些文獻可以作為證據和參考,揭示真正的事實和價值,對于世人來說是有價值的。作者對于文化的傳承和珍視的態度從中可見一斑,并提出了批判和質疑,暗示應該以真實和客觀的態度對待文化遺產。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時代和文化的觀察,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于文化傳承的思考,同時也展現了對于進步和真實的追求。
“寧作歸來詞引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shí shǒu
雜興十首
chún xī yǐ hòu shào xī qián, cáo mǎ huī hán bù fù rán.
淳熙以后紹熙前,曹馬灰寒不復燃。
níng zuò guī lái cí yǐn bì, kě wèi quàn jìn biǎo qiú quán.
寧作歸來詞引避,可為勸進表求全。
xié chuān miào yǔ chāo yán wài, guǎng wǔ kuáng tán fā jiǔ biān.
斜川妙語超言外,廣武狂談發酒邊。
lài yǒu yí wén kān kě zhì, shì shuí táo ruǎn qǐ qí rán.
賴有遺文堪可質,世誰陶阮豈其然。
“寧作歸來詞引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