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流傳自柳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本子流傳自柳榮”全詩
似從傀儡家傳出,又說熙河帥教成。
邊地烽煙差向里,中州燈火尚承平。
何嘗夜奪崑崙隘,真為君王奏凱聲。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燈夕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燈夕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燈夕二首》
本子流傳自柳榮,
著行線彩斗鮮明。
似從傀儡家傳出,
又說熙河帥教成。
邊地烽煙差向里,
中州燈火尚承平。
何嘗夜奪崑崙隘,
真為君王奏凱聲。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燈火為主題,通過對不同地方的燈火情景的描寫,反映了時代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詩中首先提到了一個本子的來源,表明這些情景是從柳榮那里得知的。接著描述了燈火的形態,線彩斗鮮明,給人以奪目的印象。詩中還提到了傀儡家和熙河帥,暗示了這些燈火背后可能有著一些不同尋常的故事。
詩的第二部分描述了邊地的烽煙和中州的燈火。邊地的烽煙傳遞著戰火和沖突的消息,而中州的燈火卻仍然保持著平靜和繁榮。這種對比突顯了戰亂與和平之間的差異。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人問道,何時燈火曾在崑崙隘(古代邊境要塞)奪取夜晚,真的為君王奏凱的聲音。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于戰爭和權力的思考,呼喚著和平與繁榮。
賞析:
《燈夕二首》以描繪燈火為線索,通過對不同燈火背后故事的聯想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戰亂與和平、權力與人民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線彩斗鮮明、烽煙和燈火的對比,展現了人們生活在動蕩年代的苦難和對和平的渴望。
詩人通過提及傀儡家和熙河帥,給讀者一種想象和聯想的空間,使得詩歌更具有神秘感和趣味性。最后兩句以問句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對戰爭和權力提出了質疑,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權力濫用的反思。
整首詩詞通過對燈火的描寫,展現了一個社會動蕩時期的景象,同時蘊含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反思。它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和聯想,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并思考人類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
“本子流傳自柳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xī èr shǒu
燈夕二首
běn zi liú chuán zì liǔ róng, zhe xíng xiàn cǎi dòu xiān míng.
本子流傳自柳榮,著行線彩斗鮮明。
shì cóng kuǐ lěi jiā chuán chū, yòu shuō xī hé shuài jiào chéng.
似從傀儡家傳出,又說熙河帥教成。
biān dì fēng yān chà xiàng lǐ, zhōng zhōu dēng huǒ shàng chéng píng.
邊地烽煙差向里,中州燈火尚承平。
hé cháng yè duó kūn lún ài, zhēn wèi jūn wáng zòu kǎi shēng.
何嘗夜奪崑崙隘,真為君王奏凱聲。
“本子流傳自柳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