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桑畦麥垅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在桑畦麥垅邊”全詩
可憐老子扶凋邑,絕似吾民墾瘠田。
稍喜一犂翻宿雨,聊為三爵禮高年。
太平主相調元氣,春在桑畦麥垅邊。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勞農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勞農二首》是劉克莊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一種可能的中文譯文:
江浙膏腴動渺然,
惟閩磽薄少平川。
可憐老子扶凋邑,
絕似吾民墾瘠田。
稍喜一犂翻宿雨,
聊為三爵禮高年。
太平主相調元氣,
春在桑畦麥垅邊。
詩詞的意境描述了兩個不同地區的景象,反映了社會上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況,表達了對勞動農民的關注和對社會平等的向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江浙和閩地為背景,通過對比描述了兩地的差異。江浙地區膏腴富饒,動感浩渺,而閩地則山地多,平原稀少。詩人表達了對閩地貧瘠的同情之情,稱呼那里的老百姓為"老子",并表示自己與他們的命運相連,因為詩人自己的民族也曾經歷過開墾貧瘠土地的艱辛。
詩中還提到了農民翻耕土地的場景,稍有一場夜雨,農民就會歡喜,這是因為雨水對于瘠田來說是寶貴的,它能為農作物提供水分,帶來豐收的希望。這里的"一犂"指的是農民翻耕土地的一犁。詩人認為農民的辛勤勞動值得高度贊揚,即使只是稍有成果,也應該給予應有的尊重,用"三爵禮"來形容,顯示了詩人對農民的敬意。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太平盛世的向往,他希望社會能夠調節各種資源,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桑畦麥垅邊"描繪了農田的景象,寓意春天的到來和農業豐收的希望。
總的來說,《勞農二首》體現了劉克莊對農民勞動和社會平等的關注,同時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具有社會意義和人文關懷。
“春在桑畦麥垅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o nóng èr shǒu
勞農二首
jiāng zhè gāo yú dòng miǎo rán, wéi mǐn qiāo báo shǎo píng chuān.
江浙膏腴動渺然,惟閩磽薄少平川。
kě lián lǎo zi fú diāo yì, jué shì wú mín kěn jí tián.
可憐老子扶凋邑,絕似吾民墾瘠田。
shāo xǐ yī lí fān sù yǔ, liáo wèi sān jué lǐ gāo nián.
稍喜一犂翻宿雨,聊為三爵禮高年。
tài píng zhǔ xiāng diào yuán qì, chūn zài sāng qí mài lǒng biān.
太平主相調元氣,春在桑畦麥垅邊。
“春在桑畦麥垅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