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法止太史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史法止太史公”全詩
誰云孔墨道二,但見聃非傳同。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題雜書卷六言三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雜書卷六言三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論篤惟昌黎伯,
史法止太史公。
誰云孔墨道二,
但見聃非傳同。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和思想的看法,以及對傳統學派的質疑。作者在詩中提到了兩位古代學者,分別是昌黎伯和太史公。他認為昌黎伯在學問上很篤真,而太史公則以歷史法則為止。接著,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說孔子和墨子的學說只有兩種,而其他學派都不值得傳承呢?他認為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對于其他學派的思想和傳統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兩位學者和學派的對比,批評了一種偏見和狹隘的觀點。作者認為學問和思想是多元而豐富的,不應該將其局限在某幾位學者或學派的范圍內。他對于學問的態度是開放和包容的,認為人們應該廣泛地了解和尊重各種學派的思想。這種觀點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是相對新穎和前衛的,因為當時儒學占據主導地位,其他學派的思想并沒有得到廣泛傳播和認可。
這首詩詞的語言簡練而意味深長,通過短短的四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多樣性的見解。它呼吁人們拓寬視野,超越傳統的學派界限,以更廣闊的眼界去探索和理解世界。這種思想上的開放和包容,對于當時的文化和學術氛圍來說具有一定的顛覆性,也彰顯了作者對于學問自由和學術獨立的追求。
“史法止太史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á shū juàn liù yán sān shǒu
題雜書卷六言三首
lùn dǔ wéi chāng lí bó, shǐ fǎ zhǐ tài shǐ gōng.
論篤惟昌黎伯,史法止太史公。
shuí yún kǒng mò dào èr, dàn jiàn dān fēi chuán tóng.
誰云孔墨道二,但見聃非傳同。
“史法止太史公”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