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若稽古至三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稽古至三萬”出自宋代劉克莊的《題雜書卷六言三首》, 詩句共6個字,詩句拼音為:ruò jī gǔ zhì sān wàn,詩句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若稽古至三萬”全詩

    《題雜書卷六言三首》
    若稽古至三萬,道德經亦五千。
    俗學見皮膚止,圣處非口耳傳。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頭像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題雜書卷六言三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雜書卷六言三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作品。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若稽古至三萬,
    道德經亦五千。
    俗學見皮膚止,
    圣處非口耳傳。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和知識的思考和觀點。他提到了古代的學問積累和經典著作的數量,以及俗世間淺薄的學問和真正的圣人之間的區別。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對學問和知識的不同層次的看法。首句中的"若稽古至三萬"指的是古代的知識和文化積累,強調了學問的深厚和廣泛。"道德經亦五千"則提到了道德經這一重要的經典著作,暗示了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兩句"俗學見皮膚止,圣處非口耳傳"則表達了作者對于俗世間淺薄的學問的批評。"俗學見皮膚止"指的是只看表面、只停留在皮膚之學的現象,暗示了對于片面、膚淺的學問的質疑。而"圣處非口耳傳"則強調了真正的學問和智慧不是通過口頭傳授,而是通過真正的體悟和實踐來獲得。這句話也強調了學問的深刻和內涵,與前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整首詩詞通過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和知識的不同層次的思考和觀點。他倡導深入研究古代的學問和經典著作,同時警示人們不要陷入淺薄和片面的學問之中,強調了學問的內涵和實踐的重要性。這首詩詞既是對于當時學風的批評,也是對于學問和知識的思考和倡導,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啟示意義。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若稽古至三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á shū juàn liù yán sān shǒu
    題雜書卷六言三首

    ruò jī gǔ zhì sān wàn, dào dé jīng yì wǔ qiān.
    若稽古至三萬,道德經亦五千。
    sú xué jiàn pí fū zhǐ, shèng chù fēi kǒu ěr chuán.
    俗學見皮膚止,圣處非口耳傳。

    “若稽古至三萬”平仄韻腳

    拼音:ruò jī gǔ zhì sān wàn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若稽古至三萬”的相關詩句

    “若稽古至三萬”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若稽古至三萬”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若稽古至三萬”出自劉克莊的 《題雜書卷六言三首》,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