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公日侍鈞天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諸公日侍鈞天宴”全詩
初為御筆行中旨,漸取兵權付左珰。
玉帶解來攽貴幸,珠袍脫下賜降羌。
諸公日侍鈞天宴,不道流人死瘴鄉。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讀崇寧后長編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崇寧后長編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入崇寧政已荒,
由來治忽擊毫芒。
初為御筆行中旨,
漸取兵權付左珰。
玉帶解來攽貴幸,
珠袍脫下賜降羌。
諸公日侍鈞天宴,
不道流人死瘴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不滿和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崇寧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年號,這里指的是北宋時期政治的荒廢。詩中提到,治理之道被忽視,政權的決策往往沒有實質性的效果。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描述了自己從最初擔任御筆行(皇帝的文書行走官員)的職位,逐漸獲得兵權,最終被派往邊疆地區的左珰(地方官員)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作者通過換下玉帶、脫下珠袍等象征權勢的舉動,來表達自己對權力的疏離和對官場的不滿。
賞析:
這首詩詞揭示了作者對宋代政治腐敗和社會不公的批評。他通過自己的經歷,描繪了一個虛偽、腐敗的政治體系,表達了對權力的冷漠和對官場的厭倦。詩中的"崇寧政已荒"一句,直接點出了當時政治的荒廢狀態,給人一種失望和無奈的感覺。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對比了身居高位的官員與流亡異鄉的普通人的命運,呈現出社會階層的不公和政治的黑暗。
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對自身命運的反思與思考。他通過脫去權力象征的玉帶和珠袍,表達了對權力的拒絕和對清貧自由的追求。這種對權力的疏離和對自由的向往,展示了作者追求真實、追求內心自由的精神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政治和個人命運的反思,傳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無奈和對權力腐敗的批評。它揭示了宋代社會的黑暗一面,并表達了追求真實和自由的精神追求。
“諸公日侍鈞天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chóng níng hòu cháng biān èr shǒu
讀崇寧后長編二首
zì rù chóng níng zhèng yǐ huāng, yóu lái zhì hū jī háo máng.
自入崇寧政已荒,由來治忽擊毫芒。
chū wèi yù bǐ xíng zhōng zhǐ, jiàn qǔ bīng quán fù zuǒ dāng.
初為御筆行中旨,漸取兵權付左珰。
yù dài jiě lái bān guì xìng, zhū páo tuō xià cì jiàng qiāng.
玉帶解來攽貴幸,珠袍脫下賜降羌。
zhū gōng rì shì jūn tiān yàn, bù dào liú rén sǐ zhàng xiāng.
諸公日侍鈞天宴,不道流人死瘴鄉。
“諸公日侍鈞天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