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秀愜春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芳秀愜春目”全詩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分類:
作者簡介(嚴維)
嚴維(生卒年未詳),約唐肅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紹興)人。初隱居桐廬,與劉長卿友善。唐玄宗天寶(742—756)中,曾赴京應試,不第。肅宗至德二年,以“詞藻宏麗”進士及第。心戀家山,無意仕進,以家貧至老,不能遠離,授諸暨尉。時年已四十余。后歷秘書郎。代宗大歷(766—779)間,嚴中丞節度河南(嚴郢為河南尹,維時為河南尉),辟佐幕府。遷余姚令。終右補闕。官終秘書郎。
《游灞陵山》嚴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灞陵山》是一首唐代嚴維所作的詩詞。詩詞描述了作者游覽灞陵山的心情和景色,表現了作者對于自然景觀的贊美以及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入山未盡意,勝跡聊獨尋。
剛進入山中就覺得還沒有盡興,只好自己尋找勝跡。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昔日方士已經離開,留下了一片藥堂。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四周環繞著白云,清澈溪水沿著山路蜿蜒而下。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山中花草美麗,令人心情愉悅,高遠的心境適合遠離喧囂。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山中的潭水像金色的丹藥一樣分散開來,路徑繞過仙人們居住的林地。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這條路上的人們都沒有領悟,只有在松樹下坐著彈奏琴曲。
這首詩詞表現了作者游覽山景的心情和感受。作者開始進入山中時,心里還覺得不夠滿意,無法找到勝景。而且這片山中曾經住過有道士的地方,現在只剩下那座藥堂。山中景色寧靜,四周白云繚繞,清溪深邃,讓人感到宜人。花草的美麗,讓作者心情平和,而遠離塵囂也是最適合心靈靜謐的境地。潭水流動的樣子讓人感到像丹藥一樣,道出了山中的神奇之處。雖然路徑繞過仙人居住的林地,但山中的游人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有在松樹下彈奏琴曲的人才能體悟到這座山的神奇之處。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中景色和游人的心情,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贊美,同時展現了對于自由自在心境的追求。整首詩以山中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作者內心感受,表現了一種超脫塵囂,追求心靈自由的心境。同時,詩中也側面表達了對于人們對于自然之美沒有認識的惋惜和感嘆。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給讀者以想象和感受的空間。
“芳秀愜春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bà líng shān
游灞陵山
rù shān wèi jìn yì, shèng jī liáo dú xún.
入山未盡意,勝跡聊獨尋。
fāng shì qù zài xī, yào táng liú zhì jīn.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sì yú bái yún xián, yí lù qīng xī shēn.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fāng xiù qiè chūn mù, gāo xián yí yuǎn xīn.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tán fēn huà dān shuǐ, lù rào shēng xiān lín.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cǐ dào rén bù wù, zuò míng sōng xià qín.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芳秀愜春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