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雖愧招魂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短歌雖愧招魂作”全詩
骨香萬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復神。
哀仲行詩誰續古,補中丞傳豈無人。
短歌雖愧招魂作,或可留傳達史臣。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臨江使君陳華叟哀詩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使君陳華叟哀詩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去歲相過寂寞濱,心如符券跡參辰。
骨香萬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復神。
中文譯文:
去年相逢在寂寞的江濱,我的心情如同符篆上的年號。
我的骨骼永葆香醇,即使經歷萬次死亡也不會腐朽,
我的膝蓋屈曲千次,卻無法恢復當年的精神狀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的是陳華叟(即陳端節)的哀思。陳華叟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文臣,他曾任江陵(今湖北荊州)的守臣。詩的開頭提到了“去歲相過寂寞濱”,暗指陳華叟在去年時的孤獨和寂寞。接著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深沉與憂傷,將自己的心情比作符篆中的年號,抒發出一種時光流轉、歲月無情的感慨。
接下來的兩句“骨香萬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復神”表現了陳華叟的堅韌和不屈。作者說陳華叟的骨骼永葆香醇,說明他的品德高尚;即使經歷了無數次死亡,他的精神也不會腐朽。而“膝屈千生不復神”則表達了陳華叟在官場上的屈辱與失意,但他仍然不屈不撓,不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最后兩句“哀仲行詩誰續古,補中丞傳豈無人。短歌雖愧招魂作,或可留傳達史臣”表達了作者對陳華叟的贊美和敬佩。他認為陳華叟是一個有才華的文人,寫出了悲涼的詩篇,但是他的事跡和才華是否會被后人繼承,卻是一個未知的問題。作者希望自己的短歌能夠招引英靈的降臨,或許能夠傳承給后來的史臣,繼續陳華叟的事業。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陳華叟的敬佩和思念之情,通過描寫他的孤獨、堅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展示了陳華叟作為一位忠誠的官員的風范和品德。詩中蘊含了對過去的哀思,對未來的期望,既表達了作者對陳華叟的贊美,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思考。
“短歌雖愧招魂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shǐ jūn chén huá sǒu āi shī èr shǒu
臨江使君陳華叟哀詩二首
qù suì xiāng guò jì mò bīn, xīn rú fú quàn jī cān chén.
去歲相過寂寞濱,心如符券跡參辰。
gǔ xiāng wàn sǐ hé zēng fǔ, xī qū qiān shēng bù fù shén.
骨香萬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復神。
āi zhòng xíng shī shuí xù gǔ, bǔ zhōng chéng chuán qǐ wú rén.
哀仲行詩誰續古,補中丞傳豈無人。
duǎn gē suī kuì zhāo hún zuò, huò kě liú chuán dá shǐ chén.
短歌雖愧招魂作,或可留傳達史臣。
“短歌雖愧招魂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