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骸倘未隨朝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骸倘未隨朝露”全詩
殘骸倘未隨朝露,魚菽一年來一度。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呂{左山右尋}省謁二絕》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呂{左山右尋}省謁二絕》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絁制袍白布袴,
長須扶拜翁翁墓。
殘骸倘未隨朝露,
魚菽一年來一度。
中文譯文:
黃色絲織長袍,白色布制褲子,
長須老人扶拜著先人的墓。
如果尸體尚未隨著早晨的露水消散,
那魚和豆芽也只能一年一次地來臨。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人去祭拜祖先的情景。詩中的主人公身穿黃色絲織長袍,白色布制褲子,長著長須,虔誠地扶拜著先人的墓地。詩人表示,如果祖先的尸骨還沒有隨著朝露的消散而融入大地,那么每年魚和豆芽也只能一次一次地來到這里,進行祭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祭掃祖先的場景,表達了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之情。黃色絲織長袍和白色布制褲子是祭祀時常用的服飾,展示了主人公對祭拜儀式的莊重態度。長須的描寫則突出了主人公的年長和虔誠。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祭拜的頻率受到祖先是否已經入土為安的限制,通過魚和豆芽的象征,展示了對祖先的思念和對傳統祭祀儀式的堅守。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對祖先的敬仰和傳統文化的重視,傳遞了一種深深的家國情懷和對過去的懷念之情。
“殘骸倘未隨朝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zuǒ shān yòu xún shěng yè èr jué
呂{左山右尋}省謁二絕
huáng shī zhì páo bái bù kù, cháng xū fú bài wēng wēng mù.
黃絁制袍白布袴,長須扶拜翁翁墓。
cán hái tǎng wèi suí zhāo lù, yú shū yī nián lái yí dù.
殘骸倘未隨朝露,魚菽一年來一度。
“殘骸倘未隨朝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