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香火似承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能香火似承平”全詩
卻愁舊制難遙領,直要先生出按行。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蒙恩復畀明道祠寄呈趙克勤吏部三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蒙恩復畀明道祠寄呈趙克勤吏部三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柱史荒壇僅有名,
可能香火似承平。
卻愁舊制難遙領,
直要先生出按行。
詩意:
這首詩詞主題是作者對明道祠的思考和表達。明道祠是一座供奉皇帝和賢人的神廟,象征著尊崇和敬仰之情。詩中作者發現明道祠雖然名義上存在,但卻十分荒廢,只剩下名字,與繁榮和祭祀的盛況相去甚遠。作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相對平靜,人們對神佛的敬仰和祭祀的熱情也隨之減退。然而,作者并不滿足于這種現狀,他憂心于舊有的制度難以重新恢復,因為需要有一位有德行的先生出任官職,才能重振祭祀的規范和儀式。
賞析:
該詩詞通過對明道祠的描寫,折射出宋代社會的一種現象。在相對平靜的時代背景下,祭祀儀式的莊嚴和認真程度可能會有所減弱,社會的宗教信仰與儀式的重要性逐漸減退。作者通過表達對這種現象的擔憂和對舊制度難以恢復的憂慮,展現了他對道德和儀式的重視。在這首詩詞中,明道祠成為了作者寄托情感和思考的象征,凸顯了作者對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思考和關注。
此外,詩中提到了"先生"一詞,指的是有德行和學問的人。作者認為只有有德行的先生出任官職,才能推動舊有制度的恢復和規范的重建。這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治理和道德重建的期望,強調了個人品德在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這首詩詞通過對明道祠的描寫,折射出宋代社會對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的擔憂和思考。它通過對舊制度的難以恢復和對先生的期望,表達了作者對社會治理和道德重建的愿望。在審美上,詩詞運用了簡潔而有力的表達方式,通過幾句寥寥數語,傳遞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可能香火似承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éng ēn fù bì míng dào cí jì chéng zhào kè qín lì bù sān shǒu
蒙恩復畀明道祠寄呈趙克勤吏部三首
zhù shǐ huāng tán jǐn yǒu míng, kě néng xiāng huǒ shì chéng píng.
柱史荒壇僅有名,可能香火似承平。
què chóu jiù zhì nán yáo lǐng, zhí yào xiān shēng chū àn xíng.
卻愁舊制難遙領,直要先生出按行。
“可能香火似承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