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石爭些已見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越石爭些已見坑”全詩
潛救八人文最敏,盡歸一網氣難平。
白生作麼教持杵,越石爭些已見坑。
莫倚晴天頻吐綬,兒童見了又須驚。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七和》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和》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宮放榜已蜚英,
此闕傳臚卻漏名。
潛救八人文最敏,
盡歸一網氣難平。
白生作麼教持杵,
越石爭些已見坑。
莫倚晴天頻吐綬,
兒童見了又須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官場的故事,通過暗示和隱喻,表達了作者對官場虛偽和不公的憤懣之情。詩中描述了南宮放榜的場景,但那些本應獲得官職的人被排除在外,而一些不配的人卻得以得官。作者表達了對這種不公和腐敗現象的不滿,并暗示了自己作為一個文人的追求和努力。
賞析:
這首詩詞以婉約的風格表達了作者對官場潛規則和不公的譴責。通過對南宮放榜的描繪,作者展示了一種虛幻和荒謬的場景,其中有著權力的斗爭和利益的博弈。通過使用隱喻和比喻,作者呈現了官場的黑暗和扭曲,以及文人的無奈和不甘。詩中提到的“潛救八人文最敏”,意味著作者想要拯救那些被排除在外的優秀人才,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機會和認可。
詩中的“白生作麼教持杵,越石爭些已見坑”是對官場的嘲諷,暗指那些不配的人得到了官職,而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卻被忽視和排斥。作者以此表達了對于官場不公的不滿和憤怒。
最后兩句“莫倚晴天頻吐綬,兒童見了又須驚”則以幽默的方式點明了官場的虛偽和荒謬。官場中的人們經常以虛假的方式來迎合權貴,而這種虛偽的行為讓那些純真天真的兒童感到驚訝和困惑。
整首詩詞通過質樸的語言和婉約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官場不公和腐敗現象的強烈譴責,同時也傳遞了對真實才能的追求和對虛偽的嘲諷。
“越石爭些已見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hé
七和
nán gōng fàng bǎng yǐ fēi yīng, cǐ quē chuán lú què lòu míng.
南宮放榜已蜚英,此闕傳臚卻漏名。
qián jiù bā rén wén zuì mǐn, jǐn guī yī wǎng qì nán píng.
潛救八人文最敏,盡歸一網氣難平。
bái shēng zuò mó jiào chí chǔ, yuè shí zhēng xiē yǐ jiàn kēng.
白生作麼教持杵,越石爭些已見坑。
mò yǐ qíng tiān pín tǔ shòu, ér tóng jiàn le yòu xū jīng.
莫倚晴天頻吐綬,兒童見了又須驚。
“越石爭些已見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