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壽上公先入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獻壽上公先入閣”全詩
惟應閑殺明農叟,起晏柴門曉未開。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冬至四絕》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至四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劉克莊。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獻壽上公先入閣,
書云太史亦登臺。
惟應閑殺明農叟,
起晏柴門曉未開。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冬至這一重要的節氣。詩人劉克莊描繪了冬至當天的景象和人物。他首先提到獻壽上公,指的是一個高官或貴族,他率先進入官署,表示對冬至這一重要日子的重視。接著,詩人提到太史也登上了臺階,太史是古代負責歷法的官員,他的登場進一步彰顯了冬至的重要性。
然而,詩人接下來表達了一種反思和思考。他說應該把明農叟殺掉,以表達對農村老人的不屑和輕視。這一句是一種諷刺,暗示社會對農村勞動者的不公平待遇和忽視。最后一句描述了冬至清晨,柴門還未開啟,意味著人們還沒有開始日常的繁忙生活,暗示了一種寧靜和寂靜的氛圍。
賞析:
《冬至四絕》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冬至這一特殊日子的情景,同時也通過對不同人物和場景的對比,反映了社會的不公與冷漠。詩中的太史和獻壽上公代表了權貴和精英階層,他們高高在上,優先享受權力和地位的待遇。而詩中的農村老人卻被輕視和忽視,體現了社會對農民勞動者的冷漠態度。
這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象的諷刺和反思,展現了劉克莊對社會不公和對農民勞動者的關注。詩人以簡練的文字表達出他的思想和情感,讓人在短短四句詩中感受到了他的觸動和反思。
總體而言,這首《冬至四絕》通過對冬至這一節氣的描繪,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農民的處境。它以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寫作手法,引發讀者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展現了劉克莊作為一位才情出眾的詩人的才華和觸覺。
“獻壽上公先入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zhì sì jué
冬至四絕
xiàn shòu shàng gōng xiān rù gé, shū yún tài shǐ yì dēng tái.
獻壽上公先入閣,書云太史亦登臺。
wéi yīng xián shā míng nóng sǒu, qǐ yàn zhài mén xiǎo wèi kāi.
惟應閑殺明農叟,起晏柴門曉未開。
“獻壽上公先入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