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花翁在老無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戴花翁在老無憀”全詩
通宵縱飲燒銀燭,攙早催開喚玉簫。
摘艷人亡誰共賞,戴花翁在老無憀。
重來只是新華表,不忍攀枝更折條。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二月十八日過梅庵追懷主人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月十八日過梅庵追懷主人二首》是劉克莊的一首詩詞,寫的是懷念過去在梅庵尋花賞梅的情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猶記尋梅負酒瓢,
當時賓主正豐標。
通宵縱飲燒銀燭,
攙早催開喚玉簫。
摘艷人亡誰共賞,
戴花翁在老無憀。
重來只是新華表,
不忍攀枝更折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劉克莊在二月十八日經過梅庵時懷念他的主人的情景。詩中展示了作者過去尋找梅花、欣賞梅花的場景,以及與主人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首先,作者回憶起自己負著酒瓢尋找梅花的情景,描述了當時賓客主人的熱鬧景象。他們通宵達旦地縱情飲酒,燭光映照下猶如銀色,清晨時分,他們又被晨曦喚醒,聽到了美妙的玉簫聲。
接著,詩中提到了一個遺憾的事實:摘花的人已經不在人世,無法與他一同欣賞梅花。而詩人自己已經年老,沒有了年輕時的活力。這種對逝去歲月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與思念在詩中流露出來。
詩的結尾,詩人表示雖然重來梅庵,但他不忍心再攀折梅枝,意味著他不愿再傷害梅花,也可以理解為他不愿再破壞美好的回憶和過去的友誼。
整首詩詞以懷舊之情為主線,通過描繪尋梅的場景和表達對逝去時光的思念,表現了詩人對美好過去的回憶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他對過去友誼的珍視和對逝去友人的懷念之情在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美的贊美,通過梅花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感悟。
“戴花翁在老無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shí bā rì guò méi ān zhuī huái zhǔ rén èr shǒu
二月十八日過梅庵追懷主人二首
yóu jì xún méi fù jiǔ piáo, dāng shí bīn zhǔ zhèng fēng biāo.
猶記尋梅負酒瓢,當時賓主正豐標。
tōng xiāo zòng yǐn shāo yín zhú, chān zǎo cuī kāi huàn yù xiāo.
通宵縱飲燒銀燭,攙早催開喚玉簫。
zhāi yàn rén wáng shuí gòng shǎng, dài huā wēng zài lǎo wú liáo.
摘艷人亡誰共賞,戴花翁在老無憀。
chóng lái zhǐ shì xīn huá biǎo, bù rěn pān zhī gèng zhé tiáo.
重來只是新華表,不忍攀枝更折條。
“戴花翁在老無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