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晚健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晚健忘”全詩
可惜亡三篋,安能讀一箱。
自慚伯仁退,不及阿宜長。
但憶初強記,誰知晚健忘。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理故書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理故書二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軸猶插高架,檠已棄低墻。
可惜亡三篋,安能讀一箱。
自慚伯仁退,不及阿宜長。
但憶初強記,誰知晚健忘。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書籍的珍惜和對自己記憶力衰退的感慨。作者描述了書籍被放在高架上的情景,仍然保持著原本的排列順序,而書檠卻已經被丟棄在低矮的墻上。這里的“軸”指的是書的卷軸,而“檠”則是卷軸上的橫木。作者感嘆說,雖然他擁有很多書籍,但可惜的是其中有三個篋(古代用來裝書的小箱子)已經丟失了,所以無法讀完所有的書。他自愧不如伯仁(伯夷、仲由,古代賢人),退而不及阿宜(阿房宮的建造者),后者長壽而記憶力依然強大。然而,作者仍然懷念年輕時記憶力強大的時刻,但現在他卻感到晚年已經開始健忘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書籍和記憶的對比,抒發了作者對時間流逝和衰老的感慨。作者以書籍作為象征,表達了對知識和智慧的渴望,同時也意味著他對于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漸漸衰退的記憶力的無奈。作者通過描述書籍放置的位置和狀態,將自己與書籍進行對比,傳遞出對充實自己的渴望和對時光流逝的焦慮。詩詞中的伯仁和阿宜作為歷史上的賢人和長壽者,進一步強調了作者自愧不如的心情。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年輕時記憶力的懷念,但也表現出對晚年健忘的無奈和憂慮。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記憶衰退和個人能力的思考和反思。它引發了讀者對人生、時間和記憶的深入思考,同時也呈現了作者的內心情感和生活體驗。
“誰知晚健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gù shū èr shǒu
理故書二首
zhóu yóu chā gāo jià, qíng yǐ qì dī qiáng.
軸猶插高架,檠已棄低墻。
kě xī wáng sān qiè, ān néng dú yī xiāng.
可惜亡三篋,安能讀一箱。
zì cán bó rén tuì, bù jí ā yí zhǎng.
自慚伯仁退,不及阿宜長。
dàn yì chū qiáng jì, shéi zhī wǎn jiàn wàng.
但憶初強記,誰知晚健忘。
“誰知晚健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