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飲婦常留燭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村飲婦常留燭待”全詩
偶彈冠起成何事,徑拂衣歸自一奇。
村飲婦常留燭待,山行童亦挾書隨。
明時性學尤通顯,卻悔從初業小詩。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偶賦》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偶賦》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身已深藏畏俗知,
客來鄰曲善為辭。
偶彈冠起成何事,
徑拂衣歸自一奇。
村飲婦常留燭待,
山行童亦挾書隨。
明時性學尤通顯,
卻悔從初業小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劉克莊對自身才華和學識的深藏不露,同時也展示了他在客人來訪時善于言辭的表達能力。詩人借用了一些場景和形象,表達了他對于自身的獨立和獨特的生活方式的自豪感。他不屑于墨守成規的生活,而是選擇了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熱愛。他在田間村舍與農婦們共飲時,常常被邀請留下,而他的山行則總有小童帶著書籍相隨。詩人還表示,在明朝時代,他對性學有著特別的研究和精通,但他卻后悔自己最初從事了一些瑣碎的小詩創作。
賞析:
《偶賦》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劉克莊對于傳統禮教的抵制和對自我追求的態度。詩中的"畏俗知"一詞表明了他對于世俗的敬畏和避開,他倡導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客來鄰曲善為辭"一句,則顯示了他在應酬場合中的口才和機智,表達了他對于自身才華的自信。"偶彈冠"和"徑拂衣"則暗示了他的獨立性格和對傳統束縛的抗拒。
詩中劉克莊的生活態度和追求也得到了表達。他在鄉村與農婦共飲時,被邀請留下,展示了他與普通人的親近和平等。同時,他的山行中有童子挾書相隨,表明他在學問上的追求和對于知識的重視,體現了他對自我修養的執著。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提到自己在明朝時代對性學的通達和顯著成就,以及他對從事小詩創作的后悔,表達了他對自我能力和追求的自省和反思。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展現了劉克莊獨立自主、追求自由、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世俗的不屑和反叛。這種個性和態度在宋代的文人中頗為突出,也反映了當時文化氛圍中的一種特質。
“村飲婦常留燭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fù
偶賦
shēn yǐ shēn cáng wèi sú zhī, kè lái lín qū shàn wèi cí.
身已深藏畏俗知,客來鄰曲善為辭。
ǒu dàn guān qǐ chéng hé shì, jìng fú yī guī zì yī qí.
偶彈冠起成何事,徑拂衣歸自一奇。
cūn yǐn fù cháng liú zhú dài, shān xíng tóng yì xié shū suí.
村飲婦常留燭待,山行童亦挾書隨。
míng shí xìng xué yóu tōng xiǎn, què huǐ cóng chū yè xiǎo shī.
明時性學尤通顯,卻悔從初業小詩。
“村飲婦常留燭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