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同安有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軌同安有殊”全詩
惟其全體大,所以四隅無。
矩絜豈能盡,軌同安有殊。
其崖誰見者,何岸可登乎。
固異管窺智,寧如斗絕區。
彼哉露圭角,毋乃小人儒。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學進士作大方無隅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學進士作大方無隅二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學進士作大方無隅二首》
舉世游方內,規規臆見拘。
惟其全體大,所以四隅無。
矩繼豈能盡,軌同安有殊。
其崖誰見者,何岸可登乎。
固異管窺智,寧如斗絕區。
彼哉露圭角,毋乃小人儒。
譯文:
在世間四處游方之中,思維被狹窄的觀念所限制。
只有以整體的大義為準則,才能摒棄狹隘之見。
規矩規范豈能完全窮盡,軌道相同又怎能有所區別。
那個高崖上的人,有誰能看到呢?又有哪個岸可以登上呢。
固然是異于一般人的見識,卻不如斗室中的卓越。
那些顯露出來的圭角,不要成為狹隘之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狹隘之見和小人儒學的批判,以及對寬廣智慧和博大胸懷的追求。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世間人的思維常常受到狹隘的觀念和局限性的束縛,無法超越自身的立場和經驗。作者認為只有從整體的大義出發,摒棄狹隘的個人見解,才能真正超越四面八方的限制,達到寬廣無隅的境界。
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提到規矩和軌道,暗喻傳統的學術規范和教條,認為它們無法完全涵蓋人類的智慧和行為,不同的軌道也不能使人們有所區別。作者提出了對狹隘學術觀念的質疑,認為拘泥于規矩和教條的學識,無法達到真正的卓越和廣闊的境界。
詩的最后兩句中,作者以隱喻的方式批評小人儒學。他將那些只顯露出來一角的人比喻為小人儒,暗指他們只懂得狹隘的學問和見解,與博大的智慧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整首詩通過對狹隘之見和小人儒學的批判,表達了作者對寬廣智慧和博大胸懷的追求。他呼吁人們超越狹隘的觀念,拓展思維的邊界,追求真正的智慧和卓越的境界。同時,詩中運用了隱喻和比喻的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和豐富。
“軌同安有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é jìn shì zuò dà fāng wú yú èr shǒu
學進士作大方無隅二首
jǔ shì yóu fāng nèi, guī guī yì jiàn jū.
舉世游方內,規規臆見拘。
wéi qí quán tǐ dà, suǒ yǐ sì yú wú.
惟其全體大,所以四隅無。
jǔ jié qǐ néng jǐn, guǐ tóng ān yǒu shū.
矩絜豈能盡,軌同安有殊。
qí yá shuí jiàn zhě, hé àn kě dēng hū.
其崖誰見者,何岸可登乎。
gù yì guǎn kuī zhì, níng rú dòu jué qū.
固異管窺智,寧如斗絕區。
bǐ zāi lù guī jiǎo, wú nǎi xiǎo rén rú.
彼哉露圭角,毋乃小人儒。
“軌同安有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