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以用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于以用之”全詩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采蘩翻譯及注釋
翻譯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澤旁邊沙洲上。采來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來白蘩溪中洗。采來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宮祭祀用。
差來專為采白蘩,沒日沒夜為公侯。差來采蘩人數多,不要輕言回家去。
注釋
⑴于以:問詞,往哪兒。一說語助。蘩(fán):白蒿。生彼澤中,葉似嫩艾,莖或赤或白,根莖可食,古代常用來祭祀。
⑵沼:沼澤。沚(zhǐ):《說文》:“小渚曰沚。”這里用為水中的小塊陸地之意。
⑶事:此指祭祀。
⑷澗:山夾水也。山間流水的小溝。
⑸宮:大的房子;漢代以后才專指皇宮。
⑹被(bì):同“髲”。首飾,取他人之發編結披戴的發飾,相當于今之假發。一說這里是用為施加之意。《尚書·堯典》:“施加允恭克讓,光被四表。”僮(tóng)僮:首飾盛貌,一說高而蓬松,又說光潔不壞貌。一說這里用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說文》:“僮,未冠也。”
⑺夙:早。公:公廟。
⑻祁(qí)祁:形容首飾盛,一說舒遲貌。這里用為眾多之意。
⑼薄:這里用為減少之意。歸:歸寢。
采蘩賞析
此詩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歷來有很多說法。《毛詩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是以為此乃貴族夫人自詠之辭,說的是盡職“奉祭祀”之事。朱熹《詩集傳》則曰:“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為“家人”,這是對毛序的一大修正。不過以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還是“諸侯夫人”,于詩意未免仍有隔膜。
誠然,古代貴族夫人也確有主管宗廟祭祀的職責,但并不直接從事采摘、洗煮等勞作。《周禮·春官宗伯》稱:“世婦,掌女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賈公彥疏謂“女宮”乃指有罪“從坐”、“沒入縣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稱“刑女”。凡宮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宮”擔任。而此詩中的主人公,既稱“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為“公侯之宮”,則其口吻顯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宮”之類無疑。因此,把這首詩定為是一首反映宮女們為祭祀而勞作的詩,更為合理。
詩之開篇,出現的正是這樣一些忙于“采蘩”的女宮人。她們往來于池沼、山澗之間,采夠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宮”。詩中采用的是短促的問答之語:“哪里采的白蒿?”“水洲中、池塘邊。”“采來作什么?”“公侯之家祭祀用”答問之簡潔,顯出采蘩之女勞作之繁忙,似乎只在往來的路途中,對詢問者的匆匆一語之答。答過前一問,女宮人的身影早已過去;再追上后一問,那“公侯之事”的應答已傳自遠處。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復疊,便愈加顯得忙碌無暇,簡直可以從中讀出穿梭而過的女宮人的匆匆身影,讀出那從池沼、山澗飄來,又急促飄往“公侯之宮”的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個跳躍,從繁忙的野外采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廟供祭。據上引《周禮》“世婦”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宮人便得夜夜“宿”于宮中,以從事洗滌祭器、蒸煮“粢盛”等雜務。由于干的是供祭事務,還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潔黑亮的發飾。這樣一種“夙夜在公”的勞作,把女宮人折騰得不成樣子。詩中妙在不作鋪陳,只從她們發飾“僮僮”(光潔)向“祁祁”(松散)的變化上著墨,便入木三分地畫下了女宮人勞累操作而無暇自顧的情狀。那曳著松散的發辮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宮人,此刻帶幾分慶幸、幾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細辨——“薄言還歸”的結句,已化作長長的喟嘆之聲,對此作了無言的回答。
如此看來,以《采蘩》為諸侯夫人自詠,固屬附會;而認其為“家人”贊美夫人之作,亦屬穿鑿。穿行于詩中的,其實是夙夜勞瘁的女宮人而已:短促的同答,透露著她們為貴族祭祀采蘩的苦辛;發飾的變化,記錄著她們“夙夜在公”的悲涼。古代的祭祀排場,原本就為鬼神“降福”貴族而設,卑賤的下人除了付出勞辛,沒有幸福可言。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一首為封建王公貴族服勞役的山歌,是奴仆們在服勞役休息時閑唱的。山歌中第一、二段是互相問答,問答內容為采蘩的地點和目的。第三段則是奴仆們不滿的牢騷怨言,因為王公貴族的祭祀,連小小的僮仆也要服勞役,更不要說是成年男女了。歌中所表現出的不滿和無奈,在最后一句里發揮得淋漓盡致。人們夙夜在公侯家,晝夜服役,連想回家的話都不敢說,表現出封建王公貴族的殘酷。為封建王公貴族服勞役,這本是召南地區的一種風俗習慣,但是,在以往的服勞役中,沒有哪一次像這次一樣勞累,所以這次的服勞役便以山歌的形式留傳下來了。
此詩為三章疊詠,而其主要特色在于前兩章以一問一答出之。末章寫采蘩者的儀容,用“僮僮”、“祁祁”,言語雖簡,而人物之儀態神情可現。而一問一答的形式,明顯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響。
采蘩創作背景
關于此詩的背景,古代學者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祭祀而作,一說為養蠶而作。其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歷來也有很多說法。《毛詩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是以為此乃貴族夫人自詠之辭,說的是盡職“奉祭祀”之事。朱熹《詩集傳》則曰:“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為“家人”,這是對毛序的一大修正。不過以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還是“諸侯夫人”,于詩意未免仍有隔膜。誠然,古代貴族夫人也確有主管宗廟祭祀的職責,但并不直接從事采摘、洗煮等勞作。《周禮·春官宗伯》稱:“世婦,掌女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賈公彥疏謂“女宮”乃指有罪“從坐”、“沒入縣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稱“刑女”。凡宮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宮”擔任。而此詩中的主人公,既稱“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為“公侯之宮”,則其口吻顯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宮”之類無疑。因此,現代學者多以為這首詩是一首反映宮女們為祭祀而勞作的詩。“于以用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fán
采蘩
yú yǐ cǎi fán? yú zhǎo yú zhǐ.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yú yǐ yòng zhī? gōng hóu zhī shì.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yú yǐ cǎi fán? yú jiàn zhī zhōng.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
yú yǐ yòng zhī? gōng hóu zhī gōng.
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bèi zhī tóng tóng, sù yè zài gōng.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bèi zhī qí qí, báo yán hái guī.
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于以用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