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來年已迫桑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來年已迫桑榆”全詩
大衾尚欲同林下,華表安知忽路隅。
自古曾悲摘瓜蔓,即今不共插茱萸。
人生患不高年爾,到得年高萬感俱。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九日登辟支巖過丁元暉給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登辟支巖過丁元暉給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歷歷向時游覽處,
重來年已迫桑榆。
大衾尚欲同林下,
華表安知忽路隅。
自古曾悲摘瓜蔓,
即今不共插茱萸。
人生患不高年爾,
到得年高萬感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登上辟支巖,參觀了丁元暉給事墓和仲弟新阡的情景。詩人感慨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他對自己的年華已經逼近傍晚時分感到惋惜。他看到大衾仍然懸掛在林間,而華表卻無法預知自己將來的去路。詩人引用了歷史上摘瓜蔓而悲傷的故事,表達了即使現在不插茱萸(象征長壽)也不會共享長壽的情感。最后,詩人認為人生的患處不在于年輕,而是到了年高時才會深切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一切的變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登高的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來表達詩人對光陰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感慨。詩人的語言簡練,形象生動,通過歷史典故和比喻的手法,使詩詞更富有意蘊。詩人通過對大衾和華表的對比,表達了人生的不確定性和無常性,強調了時間的無情流逝。他認為人生的患處不在于年輕,而是到了年老時才會深切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一切的變遷。整首詩詞以深沉的思考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作為主題,給人以思索和反思的空間,讓讀者對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時間的珍貴有所思考。
“重來年已迫桑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dēng pì zhī yán guò dīng yuán huī jǐ shì mù jí zhòng dì xīn qiān èr shǒu
九日登辟支巖過丁元暉給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
lì lì xiàng shí yóu lǎn chù, chóng lái nián yǐ pò sāng yú.
歷歷向時游覽處,重來年已迫桑榆。
dà qīn shàng yù tóng lín xià, huá biǎo ān zhī hū lù yú.
大衾尚欲同林下,華表安知忽路隅。
zì gǔ céng bēi zhāi guā wàn, jí jīn bù gòng chā zhū yú.
自古曾悲摘瓜蔓,即今不共插茱萸。
rén shēng huàn bù gāo nián ěr, dào de nián gāo wàn gǎn jù.
人生患不高年爾,到得年高萬感俱。
“重來年已迫桑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