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中書合免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不中書合免冠”全詩
鄰有新篘謀醉易,家無舊繡補衣難。
今誰狂客同吹帽,老不中書合免冠。
人到暮年親舊少,登臨非復曩時歡。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九日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二首》是宋代文人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拒霜過了菊又慳,
紈扇知收覺薄寒。
鄰有新篘謀醉易,
家無舊繡補衣難。
今誰狂客同吹帽,
老不中書合免冠。
人到暮年親舊少,
登臨非復曩時歡。
譯文:
拒霜過了菊花又凋零,
薄紗扇子知道要收起,感覺寒意漸濃。
鄰居有新篘(竹制酒器)計劃醉倒容易,
家中卻沒有舊繡補衣難。
如今,有誰像我這樣狂放的客人,
年老之后再也不用戴上中書的官帽。
人到了晚年,親朋好友漸少,
登臨高處,已不再有曾經的歡愉。
詩意:
這首詩是作者劉克莊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詩的前兩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菊花凋零,霜已過去,寒意逐漸增加,紈扇也要被收起。這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反映了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通過對比鄰居的新酒器和自己家中無法繡補的衣裳,表達了自己與周圍環境的差別和一種無奈之情。新篘和繡補衣物象征著新舊事物的對比,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生活的困境。
最后兩句,作者以自己作為“狂客”、年老的身份,表達了對過去官員身份的不再追求和對親友漸少的感嘆。同時,作者通過“登臨非復曩時歡”的描述,暗示了曾經的歡愉和榮耀已成過去,人生的階段性變化和無法重返過去的遺憾。
賞析:
《九日二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個人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思考。詩中的對比和隱喻,傳達了作者對于歲月的感慨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
在描繪自然景象時,作者以菊花凋零和寒意漸濃的方式,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逝去,以及人們對于變化的無可奈何。通過鄰居的新篘和自家的舊衣物對比,作者表達了社會變遷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凸顯了時代變遷對個人命運的沖擊和困境。
詩的最后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個人的感嘆和遺憾。他放棄了過去的官員身份,不再追求權力和地位,卻也感嘆親朋好友漸少,體驗到年老后的孤獨和無奈。通過“登臨非復曩時歡”的形象描繪,作者傳達了對過去歡愉和榮耀的懷念,以及對人生階段性變化的無法抗拒《九日二首》是宋代文人劉克莊的一首詩詞。該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拒霜過了菊又慳,
紈扇知收覺薄寒。
鄰有新篘謀醉易,
家無舊繡補衣難。
這兩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菊花凋零,霜已過去,寒意逐漸增加,紈扇也要被收起。這里,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折射出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
今誰狂客同吹帽,
老不中書合免冠。
人到暮年親舊少,
登臨非復曩時歡。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以自己作為“狂客”、年老的身份,表達了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和感慨。他放棄了過去的官員身份,不再追求權力和地位,也不再需要戴上官員的帽子。隨著年歲的增長,親朋好友也逐漸減少,登臨高處時已經沒有曾經的喜悅和快樂。
《九日二首》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思考。詩中的對比和隱喻,表達了對于歲月的感慨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作者放棄了過去的身份和追求,感嘆親友漸少,體驗到年老后的孤獨和無奈。整首詩傳遞了一種對過去的懷念和對人生變化的無法逆轉。
“老不中書合免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èr shǒu
九日二首
jù shuāng guò le jú yòu qiān, wán shàn zhī shōu jué báo hán.
拒霜過了菊又慳,紈扇知收覺薄寒。
lín yǒu xīn chōu móu zuì yì, jiā wú jiù xiù bǔ yī nán.
鄰有新篘謀醉易,家無舊繡補衣難。
jīn shuí kuáng kè tóng chuī mào, lǎo bù zhōng shū hé miǎn guān.
今誰狂客同吹帽,老不中書合免冠。
rén dào mù nián qīn jiù shǎo, dēng lín fēi fù nǎng shí huān.
人到暮年親舊少,登臨非復曩時歡。
“老不中書合免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