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帶瘴茅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面帶瘴茅黃”全詩
身過冰檗苦,面帶瘴茅黃。
察使臨陽子,遺民笑化光。
定知廉吏傳,他日一名香。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挽陳梧州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陳梧州二首》是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挽別陳梧州(一)
小室夷之筑,
荒州舜所藏。
身過冰檗苦,
面帶瘴茅黃。
察使臨陽子,
遺民笑化光。
定知廉吏傳,
他日一名香。
挽別陳梧州(二)
十載奔波盡,
謫居江上鄉。
病身方到日,
憂國已無方。
浩氣凌青史,
清名遺白楊。
定知廉吏傳,
他日壽昌堂。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為了挽別陳梧州而作的,分為兩首。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陳梧州的離別之情和對自己官職和名譽的期盼。
在第一首詩中,詩人描繪了陳梧州的荒涼景象,暗示著他離開了這個地方。詩中提到的"小室夷之筑"和"荒州舜所藏"暗指陳梧州是一個被人遺忘的地方,與古代傳說中夷人所建的小屋和舜帝所藏的荒地相對應。詩人自比為過冰檗(苦寒之地)和面帶瘴茅(黃疸)的人,表達了他在陳梧州的艱辛和困苦。詩末提到"察使臨陽子",表達了詩人希望陳梧州的官員能夠關注百姓的艱辛,使他們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
第二首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十年奔波的心路歷程和對國家的憂慮。詩人感慨自己宦途艱辛,但仍然堅守在江上的鄉里。他病痛纏身,卻仍然憂慮國家的興衰得失。詩中提到的"浩氣凌青史"和"清名遺白楊"表示詩人希望自己的廉潔名聲能夠流傳于后世,成為傳世名臣。末句再次提到"定知廉吏傳",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名聲傳揚的期望,并希望自己能夠享受壽昌堂(長壽之地)的福祉。
賞析:
《挽陳梧州二首》通過對陳梧州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這個地方的懷念和離別之情。詩人以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來表達對百姓苦難的關切,并表達了自己成為廉潔官員的愿望。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寄托了詩人對理想和未來的追求。
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繪荒涼和艱苦的境況,突出了詩人對幸福生活和清廉政治的向往。同時,詩人通過借古喻今的手法,將自己的遭遇與古代時代的傳說相對應,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性。
此外,詩詞中的廉吏情結也是宋代文人的常見主題之一。詩人對廉潔官員的向往表達了他對社會正義和公平的追求,體現了詩人對官場腐敗現象的不滿。
總的來說,劉克莊的《挽陳梧州二首》通過對離別之情和對廉潔官員的期望的表達,展示了他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這首詩詞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深遠的意境,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充滿思考和反思的畫面,引發人們對社會和個人的思考。
“面帶瘴茅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chén wú zhōu èr shǒu
挽陳梧州二首
xiǎo shì yí zhī zhù, huāng zhōu shùn suǒ cáng.
小室夷之筑,荒州舜所藏。
shēn guò bīng bò kǔ, miàn dài zhàng máo huáng.
身過冰檗苦,面帶瘴茅黃。
chá shǐ lín yáng zǐ, yí mín xiào huà guāng.
察使臨陽子,遺民笑化光。
dìng zhī lián lì chuán, tā rì yī míng xiāng.
定知廉吏傳,他日一名香。
“面帶瘴茅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