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不必三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庭前不必三槐”全詩
宰上又添十檜,庭前不必三槐。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余作生墳何生謙致檜十株答以六言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余作生墳何生謙致檜十株答以六言二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為自己建起墳墓,誰是謙遜的主人,我回答說是十棵檜樹。
主人又在庭院里增添了十棵檜樹,不需要再種三棵槐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自己建造墳墓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對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第一句,“我為自己建起墳墓”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短暫和死亡不可避免的覺悟。通過用“余”來指代自己,表明作者對自身的一種淡泊與謙遜。
第二句,“誰是謙遜的主人,我回答說是十棵檜樹”暗示了作者將自己與墳墓中的檜樹相提并論,認為檜樹的謙遜和堅韌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第三句,“主人又在庭院里增添了十棵檜樹”表明作者繼續修建庭院,增添了更多的檜樹。這里的檜樹被視為一種象征,代表著作者對生命的執著和對自然的敬畏。
最后一句,“不需要再種三棵槐樹”表達了作者對于庭院景觀的選擇和態度。槐樹在中國文化中有吉祥、繁榮的象征意義,但作者選擇不再種植槐樹,可能是為了強調自己對于生命和死亡的超脫和超越。
整首詩以簡潔、淡泊的語言,傳遞出作者對于生命短暫和死亡的深刻思考。通過將自然景物與人生相聯系,表達了對于謙遜、堅韌和超脫的追求。詩中的墳墓和檜樹象征了生命的終結和延續,反映了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和超越。
“庭前不必三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zuò shēng fén hé shēng qiān zhì guì shí zhū dá yǐ liù yán èr shǒu
余作生墳何生謙致檜十株答以六言二首
yī nú hé chā zú yǐ, èr kè chuān zhǒng shuí zāi.
一奴荷鍤足矣,二客穿塚誰哉。
zǎi shàng yòu tiān shí guì, tíng qián bù bì sān huái.
宰上又添十檜,庭前不必三槐。
“庭前不必三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