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于驪岫撥殘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于驪岫撥殘灰”全詩
一向嵩山面空壁,一于驪岫撥殘灰。
賢如顏閔今亡矣,古有彭聃安在哉。
歲晚雪中逢族子,退之至此未忘骸。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和竹溪三詩·昌黎與孟簡尚書書》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竹溪三詩·昌黎與孟簡尚書書》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紛紛儒墨互攻排,
各種學派爭論不休,
我曾體會過這種爭論。
一向嵩山面空壁,
長期在嵩山面對著空壁,
一直在驪岫山上撥動殘灰。
賢人如顏閔今已亡去,
古代曾有彭聃安然在世。
多年后,在雪中相遇族人,
退隱之后,依然不能忘懷他們的遺骸。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學術爭論的觸動以及對前賢和族人的思念之情。作者描述了儒墨兩種學派的爭論,表示自己曾經親身體驗過這種爭論的激烈和復雜性。接著,作者將自己的退隱生活與嵩山和驪岫山相聯系,表達了自己長期面對空壁和撥動殘灰的修行境界。在最后幾句中,作者提到了賢人顏閔和彭聃,表達了對已逝先賢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中,作者提到在雪中相遇族人,并表示即使退隱之后,依然不能忘懷他們的遺骸,表達了對族人的深深懷念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對學術爭論、修行境界和對先賢和族人的思念之情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學問和人際關系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性。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通過對不同主題的交織,構建了一幅深邃而富有意味的畫面。
“一于驪岫撥殘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ú xī sān shī chāng lí yǔ mèng jiǎn shàng shū shū
和竹溪三詩·昌黎與孟簡尚書書
fēn fēn rú mò hù gōng pái, cǐ shì wú cháng tǐ rèn lái.
紛紛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嘗體認來。
yī xiàng sōng shān miàn kōng bì, yī yú lí xiù bō cán huī.
一向嵩山面空壁,一于驪岫撥殘灰。
xián rú yán mǐn jīn wáng yǐ, gǔ yǒu péng dān ān zài zāi.
賢如顏閔今亡矣,古有彭聃安在哉。
suì wǎn xuě zhōng féng zú zi, tuì zhī zhì cǐ wèi wàng hái.
歲晚雪中逢族子,退之至此未忘骸。
“一于驪岫撥殘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