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幽棲恨未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之子幽棲恨未深”全詩
觚懸木杪猶煩耳,易在床頭且洗心。
夸士十漿須五饋,癡人一帚享千金。
箕山潁水應如故,太息巢由不可尋。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寄題心泉》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心泉》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之子幽棲恨未深,
飛泉來處有亭臨。
觚懸木杪猶煩耳,
易在床頭且洗心。
夸士十漿須五饋,
癡人一帚享千金。
箕山潁水應如故,
太息巢由不可尋。
詩意:
這位幽居的詩人,對世事的煩惱還不深刻。他在一個亭子旁邊聽到了飛泉的聲音。高高懸掛的觚在樹梢上,仍然嘈雜地傳入耳中。他決定先洗凈心靈,再去床頭輕松一下。夸夸其談的人需要十種美酒才滿足,而一個無知的人卻只需要一把掃帚就能享受千金之樂。箕山和潁水應該還是如以前一樣美麗宜人,但是太息巢的所在卻再也無法尋找到了。
賞析:
《寄題心泉》是一首以幽居為背景的詩詞。詩人劉克莊在表達自己幽居生活的同時,也通過對比和對照,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一種思考和反思。
詩中的"之子幽棲恨未深",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煩惱還不深刻,對社會現實的厭倦和逃避。"飛泉來處有亭臨",描繪了一幅幽靜的景象,與詩人的幽居生活相呼應。
"觚懸木杪猶煩耳,易在床頭且洗心",詩人通過觚在樹梢上懸掛、傳入耳中的嘈雜聲,表達了對社會虛偽和喧囂的不滿,決定先洗凈心靈,才能獲得寧靜。
"夸士十漿須五饋,癡人一帚享千金",通過對比夸夸其談的人和無知的人的生活方式,詩人表達了對人們追求名利和物質的批判,以及對簡樸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箕山潁水應如故,太息巢由不可尋",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和對失去的遺憾,太息巢的所在再也無法找到了,詩人對逝去的時光和美好的事物的懷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幽靜、清凈的意境為背景,通過對社會現實和個人生活的對比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社會虛偽和喧囂的不滿,以及對簡樸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逝去事物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自己內心的洗滌和追求真實的渴望。
“之子幽棲恨未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xīn quán
寄題心泉
zhī zǐ yōu qī hèn wèi shēn, fēi quán lái chù yǒu tíng lín.
之子幽棲恨未深,飛泉來處有亭臨。
gū xuán mù miǎo yóu fán ěr, yì zài chuáng tóu qiě xǐ xīn.
觚懸木杪猶煩耳,易在床頭且洗心。
kuā shì shí jiāng xū wǔ kuì, chī rén yī zhǒu xiǎng qiān jīn.
夸士十漿須五饋,癡人一帚享千金。
jī shān yǐng shuǐ yīng rú gù, tài xī cháo yóu bù kě xún.
箕山潁水應如故,太息巢由不可尋。
“之子幽棲恨未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