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能齊得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能齊得喪”全詩
身居恭叔里,心在晦翁門。
貧士來遮路,詩人送出村。
君能齊得喪,何必戀華軒。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送章通判》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章通判》是一首宋代時期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半刺已官尊,
常時讀魯論。
身居恭叔里,
心在晦翁門。
貧士來遮路,
詩人送出村。
君能齊得喪,
何必戀華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官員章通判的場景,表達了一種離情別緒和對官員生活的思考。詩人身居在恭叔的地方,心卻追隨著晦翁(指晦庵,是指晦跡隱居的地方)。貧窮的人來擋住了詩人的道路,但他還是送別了官員。詩人認為,如果能夠達到喪事的境地,又何必留戀華麗的軒車宅第。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官員和詩人境遇的對比,展現了一種對官場生活的淡泊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詩中的“半刺已官尊”意指章通判只是占據了官位的一半,而并未完全沉浸其中,顯示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冷淡態度。接下來的“常時讀魯論”揭示了詩人對儒家經典《論語》的閱讀習慣,表現了他追求學問和思想的品味。
在“身居恭叔里,心在晦翁門”這兩句中,詩人身處在恭叔的地方,但他的內心卻向往著隱居的晦庵。這種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和對官場生活的疏離感在整首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接下來的兩句“貧士來遮路,詩人送出村”表達了詩人送別官員的場景,盡管貧窮的人擋住了詩人的道路,但他仍然送別了章通判,這體現了詩人對朋友之間情誼的珍視。
最后兩句“君能齊得喪,何必戀華軒”則以反問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官員生活的思考。他認為,如果能夠達到超脫的境地,體驗到人生的無常和喪事的真實,就沒有必要追求華麗的軒車宅邸。這種對物質財富和權勢地位的淡泊態度,彰顯了詩人追求內心自由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總之,這首詩通過簡練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淡泊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人生真諦的思考。它以獨特的視角和情感抒發,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懷和審美追求。
“君能齊得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tōng pàn
送章通判
bàn cì yǐ guān zūn, cháng shí dú lǔ lùn.
半刺已官尊,常時讀魯論。
shēn jū gōng shū lǐ, xīn zài huì wēng mén.
身居恭叔里,心在晦翁門。
pín shì lái zhē lù, shī rén sòng chū cūn.
貧士來遮路,詩人送出村。
jūn néng qí dé sàng, hé bì liàn huá xuān.
君能齊得喪,何必戀華軒。
“君能齊得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