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曾通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世曾通好”全詩
初聞攜一束,俄見賦三都。
皆謂終童雋,安知董相迂。
禿翁老無力,愛助尚區區。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挽方粹景楫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挽方粹景楫二首》
上世曾通好,
君尊昔托孤。
初聞攜一束,
俄見賦三都。
皆謂終童雋,
安知董相迂。
禿翁老無力,
愛助尚區區。
中文譯文:
過去的時光我們曾經相互通好,
君主曾經寄托過我的孤身。
初次聽聞捧來一束花束,
不久后又見到賦詩三篇。
大家都說我是終身的才子,
誰能知道董相是多么迂腐。
我年老禿頂無力,
但仍然愿意助人,雖然微不足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挽方粹景楫二首》。詩人通過詩詞表達了自己對過去友誼的懷念和對君主的忠誠之情。
首先,詩人回憶起曾經與朋友通好的時光,過去的友誼曾經是親密無間的。然后,詩人提到君主曾經寄托過他的孤身,這可能指的是君主對詩人的信任和賞識。
在第二節中,詩人描述了自己初次聽聞捧來一束花束的情景,不久后又見到賦詩三篇。這表明詩人的才華備受贊賞,人們都認為他是個非凡的才子。然而,詩人對此并不以為然,他認為人們對他的評價可能是片面和夸大的,因為他認為自己并不如人們所說的那么出色。
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年老禿頂、力量衰退的狀態,但他仍然愿意幫助他人,盡管自己的能力微不足道。這表達了詩人的仁愛之心和對助人為樂的堅持。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過去友誼、君主的忠誠以及對自己才華的自省,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價值觀。它表達了對友情和忠誠的珍視,并倡導了助人為樂的精神。
“上世曾通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fāng cuì jǐng jí èr shǒu
挽方粹景楫二首
shàng shì céng tōng hǎo, jūn zūn xī tuō gū.
上世曾通好,君尊昔托孤。
chū wén xié yī shù, é jiàn fù sān dōu.
初聞攜一束,俄見賦三都。
jiē wèi zhōng tóng juàn, ān zhī dǒng xiāng yū.
皆謂終童雋,安知董相迂。
tū wēng lǎo wú lì, ài zhù shàng qū qū.
禿翁老無力,愛助尚區區。
“上世曾通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