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虻縱使皆成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蚊虻縱使皆成佛”全詩
蚊虻縱使皆成佛,雞犬何修得上天。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先識一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先識一首》是宋代劉克莊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新戒幾曾參古德,
死人不信有神仙。
蚊虻縱使皆成佛,
雞犬何修得上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宗教信仰和超自然力量的懷疑和思考。詩人認為,盡管人們信奉各種宗教,修行修德,但死后是否真的會有神仙存在,他持懷疑的態度。他認為,即使蚊虻等微小的昆蟲都能成佛,那么雞犬等動物又何必修行來升上天堂呢?這首詩通過對宗教和神秘力量的質疑,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賞析:
劉克莊是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作品多以詠史抒懷為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思辨風格而著稱。這首《先識一首》也展現了他的思辨才能。
詩的第一句“新戒幾曾參古德”,表明作者對于修行和宗教信仰的態度。他質疑那些新的戒律是否真的能夠達到古代圣賢的境界。這一句話也暗示了作者對于宗教教條和傳統觀念的懷疑。
接下來的兩句“死人不信有神仙,蚊虻縱使皆成佛”,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對于死后存在神仙的懷疑態度。他認為死去的人并不會相信有神仙存在。同時,他以夸張的手法描述了即使是蚊虻這樣微小的生物,也能成佛,暗示宗教信仰中的某些矛盾和荒謬之處。
最后兩句“雞犬何修得上天”,以夸張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人與動物在宗教信仰中的區別對待的質疑。他認為,為什么人類需要通過修行和信仰來升入天堂,而動物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整首詩詞通過對于宗教信仰和超自然力量的質疑,反思了人生的意義和宇宙的秩序。它展現了作者深思熟慮的思辨能力,體現了宋代士人對于傳統觀念的反思和思想解放。這首詩詞在表達獨特的思想觀點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對于人生和宗教的思考。
“蚊虻縱使皆成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 shí yī shǒu
先識一首
xīn jiè jǐ zēng shēn gǔ dé, sǐ rén bù xìn yǒu shén xiān.
新戒幾曾參古德,死人不信有神仙。
wén méng zòng shǐ jiē chéng fó, jī quǎn hé xiū dé shàng tiān.
蚊虻縱使皆成佛,雞犬何修得上天。
“蚊虻縱使皆成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