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從莊列問端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從莊列問端倪”全詩
佛法須償蚯蚓債,帝魂化作杜鵑啼。
安知丞相嗔如屋,但見山公醉似泥。
它日門人求注腳,只須標作飲中題。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飲中題一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飲中題一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從莊列問端倪,
俗學區區等甕雞。
佛法須償蚯蚓債,
帝魂化作杜鵑啼。
安知丞相嗔如屋,
但見山公醉似泥。
它日門人求注腳,
只須標作飲中題。
詩意:
這首詩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學識淺薄和平庸的思考。詩中運用了一些象征和隱喻,通過對佛法、歷史人物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學問的深刻思考和自省。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對自己的認識和反思。首句“曾從莊列問端倪”,表明作者曾向莊子這樣的先賢請教,但依然對學問的奧秘一無所知。接著,“俗學區區等甕雞”,以“甕雞”比喻平庸的學問,暗示自己的淺薄。
下一句“佛法須償蚯蚓債”,表達了作者對佛法修養的不足和對人生因果的思考。這里的“蚯蚓債”指的是人生前世的債務,需要在今生通過修行償還。接著,“帝魂化作杜鵑啼”運用了轉化的意象,暗示皇帝的魂魄轉化為杜鵑鳥的啼叫,表達了皇權的褪去和不復存在。
接下來的兩句“安知丞相嗔如屋,但見山公醉似泥”,通過描繪丞相和山公(指莊子)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各自命運的思考。丞相嗔怒如房屋,而山公醉得像泥土一樣,暗示了世俗和超脫之間的對比。
最后兩句“它日門人求注腳,只須標作飲中題”,是作者對后人評注自己詩作的期望。作者希望后人只需標注這首詩是在飲酒時所作,不需要過多的評注和注解。這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自己詩作的謙遜態度,認為自己的作品并不需要太多解釋,只希望能夠自足地存在。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幽默的口吻自嘲自貶,通過對佛法、歷史人物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學問的深刻思考和自省。詩中的象征和隱喻增加了詩意的深度和韻味,使讀者在娛樂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哲思和情感。
“曾從莊列問端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n zhōng tí yī shǒu
飲中題一首
céng cóng zhuāng liè wèn duān ní, sú xué qū qū děng wèng jī.
曾從莊列問端倪,俗學區區等甕雞。
fó fǎ xū cháng qiū yǐn zhài, dì hún huà zuò dù juān tí.
佛法須償蚯蚓債,帝魂化作杜鵑啼。
ān zhī chéng xiàng chēn rú wū, dàn jiàn shān gōng zuì shì ní.
安知丞相嗔如屋,但見山公醉似泥。
tā rì mén rén qiú zhù jiǎo, zhǐ xū biāo zuò yǐn zhōng tí.
它日門人求注腳,只須標作飲中題。
“曾從莊列問端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